【金羊网】“创新与大湾区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中山大学召开
日本东京大学教授谷垣真理子:粤港澳大湾区比东京大湾区具有更加多元的地方文化
金羊网讯 记者孙唯、实习生周兴宇、通讯员谢俊洁报道:11月24日,“创新与大湾区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中山大学召开。此次会议由中山大学港澳珠江三角洲研究中心、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主办,来自日本、新加坡、香港、澳门及内地的70多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从学术理论层面为建设一个更好的大湾区建言建策。
全国港澳研究会会长徐泽、中山大学副校长邰忠智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在致辞中,邰忠智表示,目前的大湾区已经具有一定的发展条件和极佳的区域优势,接下来的要重点关注的是粤港澳三地如何发挥自身资源优势,尤其是大学在基础研究、人才创新上的重要作用,将粤港澳大湾区打造成国际科技创新中心,进一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
创新驱动,引领港澳进一步发展
在接下来的主题演讲环节,香港大学香港城市规划及设计系教授叶嘉安作了题为《大湾区的经济重整与创新》的报告。在报告中他总结1996年以来中国政府为粤港澳大湾区所做的政策支持、经济支持,分析香港最近二十年来与珠三角的关系。同时,他也提到,粤港澳大湾区为香港带来新的挑战和发展机遇,香港需要以创新为中心进行转型,重新激发香港的经济实力。
而澳门科技大学副校长林志军在题为《发挥澳门所长,助力大湾区建设和国家发展战略实施》的报告中,则专门提到“创新”对于澳门发展的重要意义。他指出,“创新”中最重要的一点是思想观念的创新。例如港澳地区学校在广东等地办学面临的一些困境,希望能得到更加创新的解决方式。
此外,林志军还提出,要打造区域科技研发和技术产业化平台,特别强调差异化发展,创立珠江西岸科技创新中心,以更加积极主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另外,还要沟通整合葡语系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地区,更加积极主动地助力国家全面开放,为“一个平台”建设穿针引线。最后,他表示,青年是创新创业和文创产业的力量,因此建设弘扬中华文化为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人文交流合作基地,增进专业人才培养和交流也应是未来的工作重点。
建立粤港澳大湾区创新能力评估
在题为《粤港澳大湾区创新能力评估》的报告中,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副院长、中山大学港澳珠江三角洲研究中心主任陈广汉开门见山地指出,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的使命就在于创新驱动与高质量发展。他援引著名经济学家罗默和卢卡斯的观点,说明知识和专业化人力资本的积累才是新经济增长持续和永久的源泉和动力。近几年,中国的创新水平和能力显著提升,2018年GII测算的中国创新能力总排名为17位,比去年上升5位,呈现出向好向上的发展态势。
他随后指出,要用创新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首先必须建立健全粤港澳大湾区的创新能力评估指标。目前国内外的创新能力指标包括全球创新指数(GII)、欧洲创新记分牌(EIS)、国家创新指数等等,但总体来说,对创新水平和能力的评估的地区性差别很大。因此他提出,未来大湾区应基于国内外创新指数的构建思路,从投入、环境(软+硬)、产出四个层面进行评估,具体测算“广东9市+香港+澳门”的创新指数。
从日本经验看大湾区的构想
值得一提的是,在会上,日本东京大学教授谷垣真理子作了题为《从日本经验看大湾区的构想》的报告。在报告中,她将东京大湾区与粤港澳大湾区进行对比,以分析粤港澳目前和将来的经济态势。她提到,日本东京大湾区是一个一级集中的区域,而粤港澳大湾区则是几个中心城市组合成的区域,因此粤港澳大湾区比东京大湾区具有更加多元的地方文化。
此外,本次会议还设立三个分论坛,主题分别为“经济发展与创新驱动”、“社会发展和公共政策”、“法制建设与法治合作”。与会人员从经济、社会、法律等角度就“创新与大湾区发展”这一主题进行深入研讨,是多学科、多角度研究问题的一次重要尝试。
原文链接:http://news.ycwb.com/2018-11/24/content_3013882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