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香港经济导报】陆剑宝:粤港澳大湾区助推“海丝”建设

发布人:高级管理员

       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各经济体在全球贸易投资体系中占有越来越突出的地位,且贸易投资的增长性普遍较强,都强烈希望扩大经贸合作以促进自身贸易投资增长和经济复苏。根据商务部的统计数据,近10年,中国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贸易额年均增长18.2%,占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比重从14.6%提高到20%,企业“走出去”迈上新台阶。此外,中国企业对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直接投资额从2.4亿美元扩大到92.7亿美元,年均增长44%

港.jpg

优势与风险并存

       粤港澳三地地处中国南部沿海对外开放前沿,海陆空交通发达,是中国通往东南亚、南亚、中东、北非等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地区最便捷的交通枢纽,与沿线国家和地区互联互通便利,深化合作具备许多优势。广东2013年对东盟进出口贸易达1,022亿美元,占中国对东盟进出口贸易总额的23%,对南亚、中东、非洲等地区贸易也快速发展,与沿线国家和地区经贸合作基础日益厚实。2016年香港对外贸易额前10的国家和地区中,东南亚国家和地区占了4席,合计占比超过10%。香港与东南亚国家和地区贸易增长态势良好,2016年香港对东盟的出口增长了8.6%。由此可见,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粤港澳地区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同时,我们亦看到,东盟十国和南亚四国在经济发展程度、政局稳定性、和中国的友好关系、产业结构、基础设施、劳动力水平等方面均存在较大的差异性。这就要求粤港澳大湾区企业在与“海丝”沿线港口城市(国家)在经贸合作过程中要慎重评价,甄选重点的和优质的合作对象。2016年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与广东省发改委联合对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14个港口城市的投资贸易环境进行了综合评价。新加坡港综合排名位居第一。



粤港澳大湾区作用显著

       首先是发展引擎。粤港澳三地正积极贯彻落实中央提出的要“深度推进对内对外合作发展”的战略部署。大湾区区位优势明显,通过加快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城市)在海洋资源、港口航运、经贸、科技、生态、文化交流等领域开展全方位合作,不仅促进区域间协同发展,最重要的是将大大拓展港澳珠三角地区经济发展的战略空间,为粤港澳三地经济实现联动发展和持续稳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引擎。

       其次是经贸中心。香港是世界著名的自由贸易港区,营商环境一流,金融、贸易物流、专业服务业实力雄厚;广东产业体系完善,已形成九大工业支柱产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迅速。海丝沿线国家近年工业化进程加快,与粤港产业存在较强的互补性。香港与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可以在港口物流、金融贸易、高新技术研发上开展合作;与印度尼西亚、泰国、越南等可以开展跨境物流合作,设立分销中心。广东的机械电子、纺织服装、塑料玩具、建材、家电、家具等传统优势产业可以到东盟开设生产基地,拓展产业和企业的发展空间;与也门、阿曼等国家可以在石化、能源开采等投资领域取得突破。

       最后是战略枢纽。一方面,以海洋为优势把粤港澳大湾区打造成为“海丝”的重要战略枢纽。建设“海丝”,是与港澳大湾区发展与沿海各国的合作伙伴关系,推动海洋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机遇。以粤港澳大湾区为海洋经济的前沿地,发挥海洋优势,以海派文化的多元性和开放性为引领,提升中国海洋国际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以香港澳门两大国际化自由贸易港区加上广东自贸试验区三大片区(深圳港、南沙港、横琴)为桥头堡,辐射泛珠三角,引领内陆企业走出去。



加强沿线城市合作 实现互联互通

       互联互通是“一带一路”倡议设计的支撑基础。要实现互联互通,就是要构建基于基础设施、制度规章、人员交流三位一体的全方位连结,发展通达的联系和合作网络。

       首先,增设“海丝”沿线港口城市合作工作小组。建议将推进“海丝”沿线港口城市间的合作内容列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研究事项,并确定为年度重点工作。由各港口城市政府主管部门负责官员担任工作组组长,并设立联络机制;成立由各地经贸部门及业界参与的“海丝”沿线港口城市合作发展委员会,探讨各个港口城市经济协同发展策略,共同编制“海丝”沿线港口城市合作发展专项规划。

       其次,建立“海丝”沿线港口城市合作交流机制。推动各港口城市行业协会或机构建立产业合作发展联盟,打造多层次、多领域、优势互补的产业合作平台;共同制订区域行业规范和标准;共同编制行业投资信息,推动举办多方经贸合作论坛,鼓励业界共同举办招商洽谈会;共同宣传推介“海丝港口城市”区域品牌,组团开拓欧盟、北美、日韩等发达国家市场等。

       再次,创新“海丝”沿线港口城市融资体系,夯实合作基础。借力亚洲投资银行和充分利用丝路基金,促进“海丝”沿线港口城市合作共赢。打通物流、投资、服务以及人员流通的限制,需要构建多层次、宽领域的融资系统。依托港口城市发展基金,打造金融合作的大平台。

       最后,借助香港展览中心、澳门展览中心和广交会的世界名片效应,设立“粤港澳大湾区—海丝沿线港口城市”专场贸易展会。结合国际会展经济发展方向,在组团模式、商品结构、布展格局等方面与时俱进。此外,在实践层面搭建更多平台和载体,根据重要领域设立各类专业主题论坛,如在综合性经贸推介会基础上,搭建各类行业性推介会,如金融论坛、交通论坛、海洋论坛、旅游论坛、教育论坛、历史人文风俗论坛等。

  陆剑宝: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经济学博士后、副研究员: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研究员

    原文来源:

http://new.jdonline.com.hk/index.phpm=wap&siteid=1m=wap&c=index&a=show&catid=9&typeid=4&id=36580&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nsukey=4MIXZta3SAf0hS3hIGgtoyTie2W2FBRBqIbBQ0LL8F23Tat0JRfH96hAJOrdefoBP4tObcvL9xUNc5IpUlZ4R6n0sq%2B8gYzPeNQzm48PVz5IBOzEjGHRWDiS%2FLiFgaYI2OZYSOAV3S%2FX83E%BJCQN93msyyyHv8yAhL1HlnQZBpXPHUmU3HwvCs5B5%2FT1uDd9U&isappinstalled=0&nsukey=4MIXZta3SAf0hS3hIGgtoyTie2W2FBRBqIbBQ0LL8F23Tat0JRfH96hAJOrdefoBP4tObcvL9xUNc5IpUlZ4R6n0sq%2B8gYzPeNQzm48PVz5IBOzEjGHRWDiS%2FLiFgaYI2OZYSOAV3S%2FX83E%BJCQN93msyyyHv8yAhL1HlnQZBpXPHUmU3HwvCs5B5%2FT1uDd9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