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橙新闻】高思芃:解局|回归促澳门经济民生实现双重跃升

稿件来源:2024年12月18日 橙新闻 发布人:黄会

回歸祖國的25年間,澳門在經濟發展和民生改善方面獲得顯著成就。在「一國兩制」方針下,澳門回歸後與內地之間的經濟紐帶愈發緊密,人員往來日益頻繁:經濟方面,澳門博彩業持續穩健前行、自由港的獨特地位進一步鞏固提升,當前經濟結構也正在向多元化轉變、並逐漸探索出新的經濟增長點;民生方面,居民的收入水平顯著提高,本地居民失業率維持在低位,社會保障體系不斷完善,在橫琴的澳門居民也逐步享受相應福利。這些積極變化的具體表現與寶貴經驗值得總結與思考。

經濟的繁榮與多元:抓住機遇,發揮所長

回歸後,澳門經濟實現了跨越式的增長,本地生產總值從1999年的519億澳門元增長至2023年的3,795億澳門元,年均增長率接近9%。其中,澳門博彩業收入持續增長,2024年1至11月,澳門幸運博彩的毛收入已經達到了2,085.8億澳門元,同比增長26.8%。

長期以來,博彩業一直是澳門經濟的重要支柱,但考慮到經濟抗風險能力,特區政府並未只專注於博彩業的發展,而是在中央的大力支持下積極尋求經濟適度多元發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規劃,特別是2023年編制的《澳門特別行政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規劃(2024—2028年)》為澳門經濟的未來發展指明了方向。並且,在疫情防控期間中央通過推出惠澳措施、提供防控指導和醫療物資、恢復電子簽注和內地旅行團來澳政策,以及支持橫琴粵澳合作區建設,全面助力澳門應對疫情挑戰,保障經濟穩定和居民健康。

同時,澳門也緊緊抓住了歷史賦予的寶貴機遇,特別是主導參與橫琴合作區的建設,這不僅為澳門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還促進了澳門與內地經濟的深度融合。粵澳雙方基於「共商共建共管共享」機制,在橫琴合作區重點關注現代金融、生物中醫藥、文旅會展及科技研發四大領域,當前「四新」產業比重持續增加,澳資經營主體明顯增長,讓澳門得以拓展其經濟腹地,並實現多元化發展。

此外,早在2003年就簽署的《內地與澳門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CEPA)合作框架,大力促進了兩地經濟要素的自由流動。隨着數字經濟的蓬勃發展,澳門與橫琴合作區攜手建設數字貿易國際樞紐港,推動傳統服務貿易向數字服務貿易升級,對接國際高標準數字貿易規則。並且,澳門還充分利用其獨特的國際網絡和制度優勢,積極參與中葡經貿合作論壇,加強與葡語國家及「一帶一路」地區的經貿合作,為澳門經濟發展提供了更多發展機遇與空間,進一步鞏固了其國際貿易中心的地位。

公共服務的優化:社會穩定,居民幸福

2012年以來,澳門本地居民失業率基本維持在較低水平,總體失業率保持在2%左右。同時,居民的收入水平顯著提高,總體就業人口月收入中位數由1999年的4,920澳門元增加至2023年的1.75萬澳門元。澳門回歸後,特區政府充分尊重並維護了澳門原有的社會制度和生活方式,確保了社會的穩定和居民的安居樂業。

一方面,澳門特區政府借鑒內地經驗、發揮自身優勢,致力於提升公共服務水平,不斷完善社會保障制度,確保居民在失業、疾病、年老等情況下能夠得到充分的保障。主要通過加快公共房屋供應,提高養老金,提供免費醫療及實施15年免費教育等,有效提升了居民的生活質量和幸福感。

另一方面,社團治理在澳門社會發展和民生改善中展現出了獨特優勢。澳門社團種類繁多,與居民的聯繫密切,能夠深入了解居民的訴求,在政府與社會之間搭建起溝通的橋梁,促進政府與居民之間的良性互動。這種低成本高效能的治理模式使得澳門特區政府能夠將更多的資源投入公共服務和社會福利中。並且,當前社團已延伸至橫琴合作區。澳門社團在橫琴合作區提供跨境服務,有助於建設「便利澳門居民生活就業的新空間」,提供例如通關、醫療、教育、生活便利及社會保障等方面的服務與助力。

展望未來:持續繁榮,共創美好

澳門回歸以來在經濟發展和民生改善方面取得的顯著成就,充分證明了「一國兩制」的正確性和優越性。未來,澳門將繼續在「一國兩制」方針的引領下,推動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提升民生福祉,並積極主導參與橫琴合作區的建設。

在這個充滿挑戰與機遇的時代,澳門仍面臨着如何將博彩業這一傳統優勢產業「開枝散葉」,從而實現多元化發展的重大課題。為此,澳門可積極借鑒國際先進經驗,探索博彩業向博彩休閑、高端購物、商務會展等多元化旅遊娛樂元素的轉型升級之路,深入挖掘和培育新興市場,為澳門經濟的持續繁榮注入新的活力。

同時,可充分利用橫琴合作區平台,發揮其獨特的區位優勢和政策優勢,以更好地促進澳門多元化發展。在此過程中,粵澳雙方需秉持「共商共建共管共享」的理念,在推動產業發展中發揮各自所長,通過優化雙方共享機制、保障政策制度集成性等措施,深化橫琴合作區與澳門在文旅、金融、教育、醫療及科技等領域的合作。共同開創澳門與橫琴合作區協同發展的新局面,為澳門的持續繁榮和居民的幸福安康貢獻更大的力量。

作者為中山大學粵港澳發展研究院研究助理教授

 

原文链接:https://apps.orangenews.hk/app/common/details_html?contentId=1248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