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报】中山大学袁持平:整合优势 主动对接广佛创新资源
中山最近提出要“坚定不移实施‘东承、西接、南联、北融’一体化融合发展大战略”,其中“深化北融发展”是重要方面。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港澳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袁持平认为,中山具备区位、交通、产业、人居等多元优势,应积极整合优势,从自身产业特点出发,实现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与广佛协同发展。
从区位、交通、资源等维度来看,中山具备“北融”的先天优势。中山与广州南沙、佛山顺德相邻,南中高速、广中江高速、南沙港铁路等多条交通干线进一步将广州、佛山、中山串联,形成了良好的合作基础。同时,中山具备资源禀赋的特性,产业相对集聚,土地资源尚存开发利用空间,相对广佛更具备后发优势。
事实上,中山聚力与广佛实现协同发展,是具有深刻现实意义和背景的举措。放眼湾区,制造业基本分为两大版块,一是以创新科技为引领的高端制造业;第二是以民生消费为主的制造业,包括灯饰、家具、家电、服装等。这一类制造业的特点是市场广阔、更新频率快,中山与顺德都属于这一类型。高度的产业重合度,是中山与顺德产业发展实现同频共振的先决条件。
袁持平认为,从自身的产业特点出发,中山要深化“北融”发展,应积极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引进科研创新力量,夯实与广佛对接的基础。
第一,紧跟市场需求变化,推动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中山有坚实的专业镇经济基础,形成了家电制造、灯饰、家具等多种特色鲜明的产业类型。但面对不断变化的市场形势,中山需要推动传统制造业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才能更好地对接顺德的家电产业链,双方形成同频共振。
第二,积极引进广州高校和科研创新项目。中山位于湾区的核心腹地,是珠江东西两岸的重要衔接点,具备良好的高校、人才、项目引进基础。其次,中山自身的产业转型升级需求迫切。中山发达的制造业,如果能够嫁接来自广州的科研创新力量,将形成自身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能。
(作者系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港澳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袁持平)
【整理】南方日报见习记者 苏芷妍
【作者】 苏芷妍
原文链接:https://www.sohu.com/a/516006905_100116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