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职情况
中山大学旅游学院教授
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教授
研究领域
社区旅游与社区参与、旅游人类学与社会学、旅游与族群关系、旅游与社会空间
联系方式
通讯地址:广州市新港西路135号中山大学法学院(510275)
Email: sunjx@mail.sysu.edu.cn
学术兼职
天津财经大学兼职教授、金钟山旅游研究院副院长、中国民族学会汉民族分会理事、广东历史唯物主义研究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广东省精神文明学会理事会副秘书长、广东省民族研究会理事、广东社会学会理事、河源市人民政府旅游发展顾问
获奖情况
主要学术奖励
[1]《传承与变迁——旅游中的族群与文化》(商务印书馆2012年7月),获得广东省2012—2013年度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著作类三等奖(2015)。
[2]孙九霞:《传承与变迁——旅游中的族群与文化》(商务印书馆2012年7月)获得2014年度国家旅游局优秀旅游学术成果评奖专著类一等奖(2014)。
[3]孙九霞,周一:《遗产旅游语境中的地方建构研究——以“开平碉楼与村落”为例》获得遗产旅游与接待业管理国际会议(土耳其伊斯坦布尔,2014)优秀论文奖。
[4] 孙九霞:旅游人类学的社区旅游与社区参与(商务印书馆,2009年版)获得“2011年国家旅游局优秀旅游学术成果”专著类“一等奖”。
[5] 孙九霞,陈冬婕,事件重构文化符号的人类学解读,《旅游学刊》2009年11期。2010年9月获得2008-2009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广州市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6] 孙九霞:“族群文化的移植:‘旅游者凝视’视角下的解读”,《思想战线》2009年第4期。获得国家民委民族问题研究优秀成果奖(2010年度)三等奖。
[7] 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社区参与旅游开发与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保护研究”(项目编号:06BMZ022)获全国社科基金项目“优秀”结项等级(证书号:20091051)(2009)。
[8] SUN JIUXIA AND BAO JIGANG. Anthropological Tourism Analysis on Community Participation ,The Case Study of Dai Village in Xishuangbanna. Chinese Sociology and Anthropology. SPRING 2007/VOL.39,NO.3获得“陈传康优秀旅游地理学术论文奖”,中国旅游地理专业委员会(2008年)。
9] 《现代化背景下的民族认同与民族关系----以海南三亚凤凰镇回族为例》获得广东省民族研究学会第二届优秀成果评奖的一等奖(2008)。
[10] 《社区参与旅游的中西差异》(第二作者,地理学报,4:401-413,2006)获得“吴传钧优秀人文地理论文奖”一等奖(2008年)。
[11] 《珠江三角洲外来企业中的族群与族群关系》(《广西民族学院学报》2001年第3、4期)获中国都市人类学会组织的“中国都市人类学研究十年优秀论著评奖”的一等奖(2001)。
其它奖项
[1] 2010年、2013年获得珠海市两年度先进教师荣誉称号
[2] 广东省高等学校“千百十工程”第五批校级培养对象
[3] 广东省高等学校“千百十工程”第六批省级培养对象
研究课题
[1]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中国西南少数民族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利用研究(15ZDB118)2015.12-2018.12
[2]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社区参与旅游发展过程中的社会空间再生产:跨学科视野下的多案例实证研究(41171124/D010202)
[3]中山大学研究生课程建设试点项目:旅游管理专业研究生核心学术训练课程体系建设,2015-2016
[4] 主持:中山大学2010年教学改革研究一般资助项目立项“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性与研究性相结合的阳朔教学基地建设”
[5] 主持: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大型事件推动下的城市传统社区再造与空间再生产研究—以广州亚运会为例”
[6] 主持:中山大学青年教师培育项目“旅游对目的地族群文化和认同的影响”(40000-3161103)2009.12-2012.12
[7] 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社区参与旅游开发与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保护研究”
[8] 主持:中山大学文科青年教师科研基金“粤港澳旅游合作背景下的广州城市旅游成长机制研究”
[9] 主持:中山大学“博学工程”——“《旅游消费者行为学》教材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10] 主持:国家民委“海南三亚民族关系研究”
学术成果
著作:
[1] 孙九霞,传承与变迁---旅游中的族群与文化,商务印书馆,2012年7月。
[2] 孙九霞,旅游人类学的社区旅游与社区参与,商务印书馆,2009年7月。
[3]孙九霞主编:《旅游人类学:理论与经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8月。
[4]孙九霞,陈钢华编著:旅游消费者行为学,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5年8月。
论文:
[1]孙九霞,刘相军:生计方式变迁对民族旅游村寨自然环境的影响----以雨崩村为例,广西民族大学学报
[2]孙九霞,张蔼恒:族群边界理论视角下旅游目的地东道主内部群体研究——以阳朔为例,旅游学刊
[3]孙九霞:旅游发展与公民教育的交互作用[J].旅游学刊(笔谈),2015,10:16-17.
[4]廖婧琳,孙九霞:旅游发展与少数民族家庭变迁:从单一性到复杂性[J].贵州社会科学,2015(05):119.
[5]孙九霞,张士琴:民族旅游社区的生活空间生产研究——以海南三亚回族旅游社区为例,民族研究,2015(2):68-77.
[6]孙九霞,吴韬:民族旅游地文化商品化对文化传承的影响:以小黄侗族大歌为例,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73-82.
[7]王学基,孙九霞:民族旅游地的文化展示与“旅游域”建构[J]. 旅游论坛, 2015(02).
[8]孙九霞,王学基:民族文化“旅游域”多元舞台化建构——以三亚槟榔谷为例[J]. 思想战线, 2015(01):97-105.
[9]孙九霞,张皙:民族旅游社区交往空间研究——以西双版纳傣族园景区为例[J]. 青海民族研究, 2015(01):1-8.
[10]Sun Jiuxia & Zhang Xi. Interactions between Economic and Social Capitals of Tourist Communities: A Case Study of Dai Park in Xishuangbanna[J]. Anthropologist, 2014,18(3):1029-1039.(SSCI)
[11]孙九霞,苏静:旅游影响下传统社区空间变迁的理论探讨——基于空间生产理论的反思[J]. 旅游学刊, 2014(05):78-86.
[12]孙九霞:民居文化变迁中的“虚无”与“实在”——以丽江古城客栈为例[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06:67-74.
[13]孙九霞,周一:日常生活视野中的旅游社区空间再生产研究——基于列斐伏尔与德塞图的理论视角[J].地理学报,2014,10:1575-1589.
[14]孙九霞,刘相军:地方性知识视角下的传统文化传承与自然环境保护研究——以雨崩藏族旅游村寨为例[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06:71-77.
[15]孙九霞:传统文化与现代消费导向下的旅游伦理多元化[J].旅游学刊,2014,12:7-8.
[16]孙九霞,苏静:《多重逻辑下民族旅游村寨的空间生产——以岜沙社区为例》,《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13年第6期。
[17]孙九霞,吴丽蓉:《龙脊梯田社区旅游发展中的利益关系研究》,《旅游论坛》2013年第6期。
[18]孙九霞,廖婧琳:在反思与对话中前行---“旅游景观与边地旅游”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旅游学刊》2013年第11期,第125-128。
[19]孙九霞.社区参与旅游与族群文化保护:类型与逻辑关联.思想战线. 2013,(3) : 97-102.
[20] 孙九霞,马涛.旅游发展对当地族群文化的影响.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2013, (1): 137-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