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两会”焦点,珠海如何进一步融入湾区引热议 湾区建设提速 珠海切入点在哪?
??7日凌晨,港珠澳大桥最后一节沉管进行最后安放,安放成功后,大桥隧道离全线贯通仅10米左右,真正进入“冲刺”阶段。未来随着大桥的通车,粤港澳三地融合发展将进入新的阶段。
??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研究制定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这让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再次成为舆论焦点。
??包括珠三角9市、香港、澳门在内的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此前早有构想。2015年3月份公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2016年印发的《关于深化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指导意见》以及《“十三五”规划纲要》均提出要“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如今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强调,意味着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将提速,为湾区内部城市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珠海对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已有部署。珠海市第八次党代会提出,要加快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创新高地、一带一路战略支点、珠江西岸核心城市、城乡共美的幸福之城”。
??在湾区建设提速的背景下,地处湾区内部的珠海如何按照已有部署、进一步融入并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引发会场内外热议。
??●南方日报记者 王轲 陈晓 林郁鸿 董谦君
??焦点??
??粤港澳大湾区剑指“世界级”
??今年的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携手港澳推进珠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相关工作也在加快推进。如今,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研究制定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迅速成为“两会”焦点。
??在3月6日上午举行的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广东团全体会议上,全国人大代表、省发改委主任何宁卡透露,广东将对标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全球创新发展高地、全球经济最具活力区、世界著名优质生活区、世界著名优质生活区、世界文明交流高地和国家深化改革先行示范区。??
??根据南方日报、南方+客户端此前报道分析,粤港澳大湾区已经具备建成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的基础条件,将跻身世界四大湾区,媲美东京湾区、纽约湾区和旧金山湾区。
??数据显示,2015年,粤港澳大湾区经济规模为1.36万亿美元,港口集装箱年吞吐量超过6500万标箱,机场旅客年吞吐量达1.75亿人次;产业结构以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已形成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的产业体系。粤港澳三地在经贸、技术、金融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交流,正进入全面、深层次合作阶段。
??国家层面对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早有部署。2015年3月份公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2016年印发的《关于深化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指导意见》以及《“十三五”规划纲要》均提出要“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国家发改委2016年也印发通知提出2017年启动珠三角湾区城市群等规划编制,将香港、澳门和珠三角九市作为一个整体来规划。
??全国人大代表、珠海市长郑人豪表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研究制定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非常有必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将会使整个珠三角地区与港澳形成区域经济一体化,实现优势互补,更好推动粤港澳创新发展。”
??“粤港澳大湾区的加快建设将全面提升区域内城市的地位和价值,香港将巩固其世界顶级城市的地位,深圳和广州将迈向世界级城市,而珠海、东莞、佛山、中山等城市的地位,也将获得显著提升。珠海未来的发展必须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中。”广东省社科院区域与企业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丁力说。
??方向
??发力创新崛起为湾区重要支点
??“粤港澳大湾区”呼之欲出,作为其中重要一员的珠海,又应扮演怎样的角色?
??事实上,珠海既有高水平建设的横琴自贸片区、港珠澳大桥和拱北、横琴口岸等跨境通道,在深化港珠澳产业合作和协同发展等领域探索出许多的制度创新,已然成为粤港澳大湾区中的重要节点,具有明显的优势。
??珠海对此早有谋划和部署。珠海市第八次党代会明确提出,要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创新高地,这为珠海加快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指明了方向。
??“港珠澳大桥未来建成通车后,以广东自贸试验区横琴、前海蛇口和南沙三大片区为依托,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下的粤港澳大湾区将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泛珠三角地区将出现一个世界级的城市群。”自2015年《“一带一路”愿景与行动》提出“粤港澳大湾区”概念后,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陈广汉就长期关注珠海在湾区中的角色与分量,并如此描绘湾区未来的发展蓝图。
??陈广汉认为,“粤港澳大湾区”是粤港澳合作、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基础上更高级的发展层次,其体现在作为建设“一带一路”的重要支撑点,湾区中的9座城市和香港、澳门2个特别行政区要进行跨境基础设施建设、体制机制创新和产业的合作与对接,实现人员、资金、信息、商品的流动和自由配置,进行产业整合。
??在他看来,港珠澳大桥将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形成新一轮创新资源重组。珠海已经提出要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创新高地,可以在已有部署上进一步发挥好独特的区位优势、跨境通道优势、自贸区叠加的政策优势,将港澳的专业服务和国际化的营商环境优势与珠海的人才、产业和科技相配合,联合打造国际化创新平台和营商环境,借此突破现有的经济格局,崛起成为湾区的重要支点。
??“粤港澳大湾区具有灵活性、临近性、利益共享性、外向性、政治性等特征。”中山大学港澳珠江三角洲研究中心教授、副主任张光南分析,“粤港澳大湾区”概念今年进入政府工作报告,与港珠澳大桥即将在今年建成通车的时机关系密切,这也意味着珠海在湾区中的地位将迎来“跃升”。
??在此背景下,珠海要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创新高地,可以在开放中提升创新水平,以制度创新激活产业升级能量。张光南建议,珠海未来可以与港澳联手探索在“一国两制”下的合作新机制,发挥香港“超级联系人”和港澳国际自由港的优势,以港澳为平台,明确分工,协同合作,输入国际化的创业人才、科创项目、科创技术和科研基金,联合打造港珠澳创新创业中心。
??建议
??珠澳创新合作可成着力点
??大湾区的建设,引起在京参加“两会”的珠海代表的关注。郑人豪建议,今后可以发挥香港在科技研发、技术交流等方面的作用,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珠海也将和香港共同创设研发孵化器或科技中心,助推粤港澳创新驱动。
??“作为粤澳合作的先行地,珠海可以率先为全省作出探索。”全国人大代表、珠海市云洲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余天亮认为,珠澳两地地缘相近、资源互补,可以“互相支持”,珠海应以横琴为主平台,在科教、政策、项目、资本、产业化等环节进一步全面深化对澳合作,探索粤澳创新合作新模式,进而辐射珠江西岸,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余天亮建议,除了重大项目合作外,珠海和横琴可以更多引进澳门科技型中小企业和创业团队,为更多国际化创新团队落户提供平台支持和政策优惠。而在产业化环节中,可以加强两地互融互通,大力引进澳门资本来加速技术和项目实现产业化。
??“澳门有大量资本,但本地产业投向相对有限,珠海和珠西就是最近的投资目的地,完全有条件探索‘澳门出资、产业在珠海和珠西、两地共同聚集人才’的模式,既促进澳门青年创新创业和产业适度多元发展,又为珠海和珠西提供对外开放的资本平台。”
??余天亮还建议,参照粤港科教合作的经验,粤澳也应进一步深化高等教育方面的合作。“不要局限在广东高校,应该鼓励全国知名高校加强与澳门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将内地科教优势和澳门高校的国际化资源汇聚到广东来,为创新提供人才和教育支撑。
文章来源:http://www.southcn.com/nfdaily/nis-soft/wwwroot/site1/nfrb/html/2017-03/07/content_762258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