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院参与主办“粤港澳大湾区律师执业与跨境法律服务”学术研讨会

稿件来源:粤港澳发展研究院 发布人:xjunjie 编辑:xjj

  9月24日,由中国人民大学“一国两制”法律研究所和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联合主办的“粤港澳大湾区律师执业与跨境法律服务”学术研讨会顺利举行。来自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广东省律师协会,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律政司、香港律师会,中国人民大学、中山大学等机构的10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线上会议,围绕粤港澳大湾区律师制度建设与跨境法律服务等问题展开研讨。研究院院长何俊志教授、副院长郭天武教授等出席会议。

线上会议

  会上,何俊志院长代表研究院向与会嘉宾表示欢迎。他指出,2019年出台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主要是在深圳前海进行探索,要加快推进前海等重大平台建设,充分发挥其在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合作中的试验示范作用,拓展港澳发展空间,推动公共服务领域的合作共享,带动粤港澳全面合作,为“一带一路”建设和内地企业“走出去”提供法律依据和支撑。何俊志院长表示,很欣喜地看到《规划纲要》出台三年后,港澳律师陆续在大湾区执业,这表明我们前期的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也预示着粤港澳大湾区迈出重要的一步,相信这将为大湾区其他方面的建设起到重要促进作用。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中国人民大学“一国两制”法律研究所所长韩大元在会上致欢迎辞,香港特别行政区律政司司长林定国作了主旨演讲,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副主任司艳丽从持续推进司法协助安排商签、强化政策引领服务保障、搭建交流合作平台三个方面,介绍了内地人民法院为营造粤港澳大湾区法治化营商环境所做的积极努力。司法部律师工作局副局长柳春霞发表题为“推进港澳律师大湾区内地执业试点工作,助力港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主旨演讲。广东省律师协会会长肖胜方、香港律师会会长陈泽铭作了嘉宾发言,香港大学法律学院院长傅华伶、深圳大学港澳基本法中心副主任王千华、中山大学法学院教授杨晓楠作了主题报告。杨晓楠教授从功能主义视角通过纵横坐标勾划,描绘粤港澳大湾区律师制度在涉外法律服务、“一带一路”平台建设以及“一国两制”新实践下的重要作用,指出应明确粤港澳大湾区律师制度建设的独特功能目标,探索实现这一目标的优化路径。

  随后,郭天武副院长主持了与谈环节。与会人士围绕嘉宾发言、主题报告等内容,就粤港澳大湾区法律教育、跨境法律服务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分享了观点和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