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院举办“第三届粤港澳青年论坛”
7月9日上午,“第三届粤港澳青年论坛”在中山大学南校园举行。本届论坛主题为“湾区教育”,由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主办、华南理工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合办,来自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大学、暨南大学、香港教育大学、澳门城市大学等高校的青年学者,以及不同行业的优秀实务工作者以线下线上方式参加了研讨会。

研讨会现场
在开幕式环节,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李小瑛副教授对莅临与会的各位嘉宾表示欢迎与感谢。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党委书记、副院长袁旭阳出席并致辞。袁旭阳副院长指出,粤港澳青年论坛旨在搭建学术界与实务界青年对话沟通的交流平台,推动粤港澳研究领域培养更多优秀青年研究人才、产出更多优质的研究成果。
在主题发言环节,来自不同高校的青年学者围绕内地港澳学生的升学与培养、大湾区高等教育发展、新型大学人才队伍建设、城镇青少年成长等主题展开研讨与交流。广州大学粤港澳大湾区社会发展与教育政策研究院李家新讲师作了《何种教育参与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基于粤港澳大湾区3088位大学生的实证分析》报告。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博士后霍伟东和博士研究生黄伟棋作了《路径依赖、市场导向与升学志愿选择——澳门保送生内地升学影响因素研究》报告。暨南大学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薛宇君作了《内地港澳大学生培养质量评估指标体系构建研究》报告。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助理教授郑婉卿作了《共鸣的失落与追寻——城镇青少年的成长困境与教育创新实践》报告。华南理工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余荔研究员作了《湾区新型研究型大学人才队伍建设——基于教师履历数据的实证分析》报告。澳门城市大学博士研究生闫越作了《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集群科研生产力评估》报告。香港教育大学博士研究生左欣怡作了《中国的创业与创业教育:以大湾区为案例研究》报告。
两位来自实务界的青年代表亦从各自实践经历分享了对粤港澳大湾区教育发展的看法。广州市穗港澳青少年交流中心南沙分中心主任曾祥盛以《香港青年,南沙机遇》为题,分享了其在内地求学与创业的经历。蓝天国际教育创办人蓝娅萌以《构建作为社会企业的国际学术交流平台》为题,分享了其与粤港澳高校合作的经验,以及对大湾区融合发展的思考。在交流环节,与会嘉宾就发言所涉及的问题进行了热烈和深入的讨论。
在总结发言环节,广东省教育厅港澳台事务办公室副主任王静娴对各位嘉宾的报告进行了点评与回应。
此次论坛是由粤港澳青年学者设计、组织和青年主讲,围绕湾区教育进行多方面探讨,来自学界、政界、企业、社会组织等不同行业和领域的优秀青年各抒己见,有效推动关于粤港澳大湾区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交融。
“第一届粤港澳青年论坛”主题为“人才流动与政策“,由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主办、华南理工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合办;”第二届粤港澳青年论坛“主题为”湾区青年创业“,由华南理工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港澳研究》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