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发展研究院组织学习习近平主席在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大会暨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六届政府就职典礼上的重要讲话精神
7月1日上午,粤港澳发展研究院全体教职工在文科楼712会议室集体观看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大会暨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六届政府就职典礼直播,并组织教职工认真学习习近平主席在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研究院教职工纷纷表示,习近平主席重要讲话高屋建瓴、视野宏阔、内涵丰富, 是对“一国两制”实践的再次理论升华,是向国际社会传播长期坚持“一国两制”的重大政策宣示,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指导性,对目前正处在从由乱到治走向由治及兴的新阶段的香港发展,起到了凝聚人心、指明方向、引领行动的重大意义。研究院将贯彻落实习近平主席重要讲话精神,发挥国家高端智库的平台作用,汇聚中山大学多学科优势,进一步加强“一国两制”与基本法的重大理论和咨政研究,为中央和政府决策提供更扎实的理论支撑和决策支持。

研究院集体观看直播
粤港澳发展研究院教职工立足本职工作,结合自身学科背景,就贯彻落实习近平主席重要讲话精神发表学习体会。
对治港者期望更高 对普通居民更包容
何俊志
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院长、教授
习近平主席出席庆祝香港回归祖国 25 周年大会暨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六届政府就职典礼的重要讲话,在肯定“一国两制”实践取得伟大成就的同时,将“一国两制”实践成功的规律总结为四个方面的基础上,对新一届香港特区政府提出了四点希望。从规律总结和四点希望中可以看出,中央对治港者的期望更高,对普通居民的态度更包容。
对于进入特区政府的治港者而言,首先要爱国爱港立场坚定,管治能力突出,热心服务公众,同时要提升国家观念和国际视野,从大局和长远出发积极谋划香港发展。而且还要树立敢于担当、善作善成的新风尚。据此推测,政治立场、管治能力、政治视野、工作作风会共同构成中央对治港者的全面要求。
与此同时,对于普通居民而言,不管从事什么职业、信奉什么理念,只要真心拥护“一国两制”方针,只要热爱香港这个家园,只要遵守基本法和特别行政区法律,都被视为是建设香港的积极力量。在拥护“一国两制”和遵守法律这两项底线的基础上,包容共济和求同存异将是中央和特区政府对待香港各种社会力量的基本态度。
在坚持“一国”原则的基础上,只有在一支管治能力更强的治港队伍和一个更具有包容性的社会共同发挥作用的条件下,香港才会进一步发挥“两制”的优势。
提高法治治理能力 贯彻落实“一国两制”
郭天武
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首席专家、教授
习近平主席出席庆祝香港回归25周年大会暨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六届政府就职典礼,并围绕香港如何贯彻落实“一国两制”、再启新征程发表了重要讲话,系统回顾了自香港回归以来,在“一国两制”实践的推动下取得的突出成就和作出的巨大贡献。习近平主席指出:“当前,香港正处在从由乱到治走向由治及兴的新阶段,未来5年是香港开创新局面、实现新飞跃的关键期。机遇和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面对“一国两制”实践中的新情况、新问题,香港特区政府必须着力从提高治理水平、增强发展动能等方面开创新局面、实现新飞跃。落实到法治领域而言,必须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国家主权是内政的前提和基础,也是高度自治的权力渊源,“一国两制”实践中任何制度和政策的运行都应当以维护国家安全为前提和主线。就提高法治管理能力而言,法治是香港长期繁荣稳定的基石。因此必须充分重视法治在区域治理中的关键作用,着力在推进和落实“一国两制”实践过程中用法治守护管治权力、构建管治体系,将保障安全、依法治理作为新时代落实“一国两制”实践的重要方向。
“一国两制”的强大生命力
曹旭东
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院长助理、教授
习近平主席强调,“一国两制”是经过实践反复检验了的好制度,没有任何理由改变,必须长期坚持!在五十年不变的中间时点,这句话可谓直触心底、一锤定音,再次展示出中央对承诺坚守的战略定力和历史自信。
回归之前,有人怀疑过,有人彷徨过,有人甚至移民离开,但是不相信中央会真诚贯彻“一国两制”方针的人最终回来了,因为事实胜于雄辩。中央不仅严格遵守“一国两制”方针、严格按基本法办事,还对香港高看一眼、厚爱一分。当金融危机、非典疫情、新冠疫情等向香港袭来,中央时刻准备、有求必应。
回归二十五年,香港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有人不珍惜“一国两制”,甚至企图用“两制”对抗“一国”,这显然违背了“一国两制”的政策原意。这项伟大构想被故意扭曲、错误解读,由此引发的剧烈社会动荡险些将香港推向深渊。此时另一种极端声音出现:结束“一国两制”,实行“一国一制”。但这不是中央的想法。
全面管治权,《港区国安法》,完善选举制度,一系列重大举措实现香港由乱到治。这些举措不是对“一国两制”的违背,恰恰是对“一国两制”的完善、补充和保护。“一国两制”浴火重生,展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有为政府和高效市场相结合 开启香港经济发展新篇章
李小瑛
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院长助理、副教授
习近平主席出席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大会,对新一届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提出了四点希望:一是着力提高治理水平,二是不断增强发展动能,三是切实排解民生忧难,四是维护和谐稳定。其中在提高治理水平中,重点强调“转变治理理念,把握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把有为政府同高效市场结合起来”。市场和政府是经济社会运行的基础组织和制度,两者并行互动,共同保证资源配置的有效性、经济运行的高效性和发展战略的长期可持续性。
一直以来,香港拥有全球最自由市场经济制度,中央政府完全支持香港长期保持独特地位和优势,巩固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地位,维护自由开放规范的营商环境,这进一步保证了香港有效市场持续发挥配置资源效率的优势。
在新时期,香港要抓住国家发展带来的历史机遇,主动对接“十四五”规划加快建设香港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战略、“一带一路”倡议等。这需要特区政府探索未来经济发展定位,从战略与长远角度引导经济发展方向。此外,在香港向创新驱动发展转型的实践中,特区政府还需要对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科技领域发展制定行之有效的政策。
有为政府和高效市场相结合,将进一步增强香港经济发展新动能,开启香港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篇章。
习近平主席讲话为“一国两制”指明方向
叶一舟
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副教授
“一国两制”是我国国家治理的一项伟大创举,在香港回归25周年这一意义重大的历史节点,习近平主席发表的重要讲话,高屋建瓴、立意深远,不仅回顾了香港与党和国家血脉相连的历史以及“一国两制”在港实施取得的瞩目成绩,而且深刻地剖析总结了“一国两制”的实践规律,并对香港未来的发展提出殷切希望,起到正本清源、树立信心和指明方向的关键作用。通过学习习近平主席的重要讲话精神,我对香港和“一国两制”的理解得到全面提升:
第一,香港始终与祖国血脉相连。习近平主席指出,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历史中,早已记载了华夏先民在岭南这片土地上的辛勤耕作,中华儿女在近代救亡图存的抗争以及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的百年奋斗史里也都记载着香港的沧海桑田和香港同胞的独特贡献。可见,香港从来都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也只有以此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才能准确把握“一国两制”的精神内核,确保“一国两制”不走样、不变形。
第二,“一国两制”具有强大生命力和长期稳定性。习近平主席明确指出,“一国两制”是前无古人的伟大创举,经过实践检验,得到包括港澳同胞在内的全体人民的支持和拥护,没有任何理由改变,必须长期坚持。“一国两制”能取得人民的支持和拥护,说明它符合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因此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这样一个经历实践检验并且得到人民支持和拥护的好制度,予以长期坚持,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始终心系人民、执政为民的精神思想。
第三,积极发挥法治作用,保持香港的独特地位和优势。香港是国际金融中心、航运中心和贸易中心,保持香港的独特地位和优势,既符合国家发展利益,也是香港繁荣稳定的重要基础。而保持香港的上述中心地位以及在全球范围内的竞争优势,离不开法治在维护自由开放规范的营商环境方面所起到的关键作用。因此,香港未来的发展仍然要继续重视法治,坚持以法治作为香港发展的基石和核心价值。
把握新机遇 谱写新篇章
刘伟文
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粤港澳民意调查中心主任
7月1日习近平主席出席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大会暨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六届政府就职典礼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主席的重要讲话,是站在香港回归祖国二十五周年的时间节点上回望历史,总结经验,而且是站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全局的高度展望未来,谋篇布局。
习近平主席指岀,“一国两制”要行稳致远,必须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方针,必须坚持中央全面管治权和保障高度自治权相统一,必须落实“爱国者治港”,必须保持香港独特地位和优势,这“四个必须”反映了中央对回归二十五年来“一国两制”实践的规律性认识,也是对“一国两制”实践经验的深刻总结,有很强的针对性,现实性和长远的指导意义。
习近平主席在讲话中对新一届特区政府管治团队提岀“四点希望”,“着力提高治理水平,不断增强发展动能,切实排解民生忧难,共同维护和谐稳定”,为香港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当前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采取了一系列标本兼治的举措推动香港局势实现“由乱到治”的重大转折,现正朝着“由治及兴”的方向迈进。未来五年是关键 ,特区政府必须抓住这个机会,带领香港各界,发挥自身优势,提高竞争力,建设一个充满活力的香港。
有中央的全力支持,有祖国内地的强大依托,有香港市民的共同努力,香港明天一定会更好,一定能够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坚定“一国两制”信心 全面谋划未来发展 香港青年迎来新机遇
林丹阳
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博士后
习近平主席的重要讲话对“一国两制”实践和香港回归二十五年来的经验启示进行总结,强调“一国两制”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不可分割的重要联系。在香港从由乱到治走向由治及兴的关键节点,习近平主席再次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一国两制”是我们国家长期坚持的基本制度,得到祖国人民的支持、港澳居民的拥护、国际社会的赞同,没有任何理由改变,这就为香港未来的发展提供了最坚实的保证。在香港社会有部分声音对“一国两制”是否只是“五十年不变”、是否已经进入所谓“‘一国两制’下半场”有所疑虑之时,对长期坚持“一国两制”的这番宣告给全体香港居民吃了一颗“定心丸”。
习近平主席的重要讲话体现了他对香港未来的关心与希望。讲话中提到的四点希望,从治理、发展、民生、稳定等各个方面为香港开创新局面、实现新飞跃进行了全面谋划,勾画了香港未来发展的美好蓝图。习近平主席还专门强调了香港青年问题,要求新一届特区政府以及香港各界要帮助青年解决学业、就业、创业、置业的实际困难,这也体现了他对香港青年的厚爱与期待。新一届特区政府在机构改组后也专门设立了民政与青年事务局,将青年事务作为未来五年的施政重点之一。可以预期,中央及特区政府将继续加大对青年的支持力度,针对青年的“四业”问题出台更多更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香港青年也将迎来更广阔的成长空间和发展机遇。
踔厉奋发 笃行不怠 推进“一国两制”香港实践研究高质量发展
袁旭阳
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党委书记、副院长
在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大会暨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六届政府就职典礼上,习近平主席作了重要讲话,深刻揭示出香港回归25年来“一国两制”的实践规律,并对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提出四点期望。习近平主席重要讲话高屋建瓴、视野宏阔、内涵丰富, 是对“一国两制”实践的又一次理论升华,是向国际社会传播长期坚持“一国两制”的重大政策宣示,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指导性,对目前正处在从由乱到治走向由治及兴的新阶段香港发展,起到了凝聚人心、指明方向、引领行动的重大意义。
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作为港澳研究的国家高端智库,能见证“一国两制”实践的伟大历史,并积极参与服务这一伟大实践进程,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主席的重要讲话精神,粤港澳发展研究院一是要不断提高政治站位,要胸怀“国之大者”,以时不我待的使命感与责任感,积极开拓进取,创新专业智库体制机制,不断开拓港澳研究交流空间平台,扎实推进高端智库高质量发展;二是要不断深入学习研究阐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一国两制”和港澳工作重要论述,深入总结“一国两制”实践规律,积极开展“一国两制”重大理论研究,做好“一国两制”理论与实践的阐释、对外交流传播工作;三是要围绕香港未来5年开创新局面、实现新飞跃,结合香港未来发展机遇与挑战,解决长期累积的重大难题,开展战略性、前瞻性与针对性研究工作,以高质量的决策研究成果,积极服务党和国家港澳工作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