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南方日报】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教授、首席专家陈广汉:发挥侨乡优势 加强三大连接

稿件来源:【南方日报】2021-11-4第JC15版:江门观察 发布人:adsyxy

 “江门作为著名侨乡,与港澳地缘相近、血缘相亲、文缘相连、商缘相生。”近日,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教授、首席专家陈广汉接受南方日报专访时表示,江门市委全会提出实施“港澳融合”工程,这是江门立足侨乡优势,促进与港澳融合发展的及时举措。江门是大湾区内唯一具备可大规模连片开发土地的地级市,同时工业基础扎实、工业门类齐全,与港澳资源有着强烈的互补性,融合发展大有可为。

    加快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南方日报:为深入对接港澳高标准市场规则,您认为珠三角城市的具体抓手有哪些?

    陈广汉:最重要的是优化营商环境,优化营商环境重在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珠三角城市要用法治打造良好营商环境,即平等的营商环境,不论是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等,都为其提供平等参与市场竞争的机会,对所有市场主体一视同仁。在对外开放方面,珠三角城市可以以“负面清单+正面鼓励+国民待遇”,为外资构建更好营商环境。

    此外,珠三角各城市可加快推进口岸监管部门间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优化商事登记制度和全球溯源体系,提高港澳服务保障工作质量和规范化水平,打造让港澳企业安心发展的营商环境。

    珠三角各城市还应大力推进生产制造端数字化改革,利用数字技术来整合生产、物流、金融、基础设施等环节的生产要素,帮助制造企业提升效率和价值。

    南方日报:江门与港澳渊源深厚、联系紧密,双方有哪些合作空间?

    陈广汉:江门作为著名侨乡,与港澳地缘相近、血缘相亲、文缘相连、商缘相生。在土地资源保障方面,江门是大湾区内唯一具备可大规模连片开发土地的地级市。同时,江门工业基础扎实,工业门类齐全,在产业合作上具备良好基础。

    港澳在科技创新、金融服务、教育、人才、医疗等领域优势明显。香港是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贸易中心、信息服务中心、运输中心和旅游中心。要打造江港双向交流平台,就要考虑如何把桥梁做好,如何通过香港招商引资,如何通过香港走出去。澳门也类似。

    因此,江门在加快与港澳深度融合方面一是要进一步加强与港澳之间的人文联系,二是要进一步加强与港澳之间的基础设施联通,三是要做好与港澳之间的产业连接。

    打好“乡情牌” 念好“引才经”

    南方日报:江门应如何建设高水平创新创业平台,推动与港澳产业合作取得更大成效?

    陈广汉:近年来,江门积极为港澳青年搭建创新创业平台,并出台了很多扶持政策,使得许多港澳青年创业项目在内地落地开花,这些都是很好的经验。横琴、前海毕竟面积有限,江门在承接港澳创新创业资源方面,还有很广阔的空间。

    第一,打好“乡情牌”。江门与港澳有着深厚的血缘关系,有着大量的五邑籍港澳明星,可以在这种亲情关系的基础上,增强经济文化活动交流,拉近双方距离,从而吸引港澳高端创新资源落地江门。

    第二,加强与港澳开展公共服务领域合作。打造服务港澳的高水平创新创业平台,关键在于吸引高素质的港澳人才,使人才往江门的流动更加便利。因此,需要江门通过不断地改革,促进与港澳规则的有序衔接,例如,社会保障方面,推进江澳、江港跨境养老、医保等合作;教育方面,进一步密切江门与港澳高校的合作关系,同时便利港澳子弟学校以及外籍人员子女入读江门学校;就业方面,江门可继续为港澳青年提供实习岗位,畅通港澳青年赴内地学习实习、就业创业渠道等。这些工作江门已有一定的基础,接下来可以进一步拓展工作深度、提升质量水平。

    第三,高标准建设创业空间。在整个大湾区,江门在土地资源、发展空间、创新创业成本等方面,都具备显著优势。如果江门能够拿出更优惠和精准的创新创业扶持政策、人才配套服务政策,建设环境更优美、办公更便利的创业空间,相信会对港澳青年创业者形成较大的吸引力。叶芷晴

原文链接:http://epaper.southcn.com/nfdaily/html/2021-11/04/content_797069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