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羊城晚报】中大首发!大湾区内地九城市综合协调指数,广州位列第一

稿件来源:2021-02-27 12:42 羊城晚报•羊城派 发布人:adsyxy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陈亮
实习生 李冰娜

2月26日,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发布《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研究报告(2019-2020)》蓝皮书。发布会上,研究院发布了“粤港澳大湾区社会融入心态与社会协同指数”,为加快推进国家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提供“智力支撑”。

发布会现场

2018年广东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跃居全国第一

记者了解到,该蓝皮书分七编共20章,包括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与空间布局、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优质生活圈建设、大湾区市场一体化建设、大湾区社会协同指数研究等。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研究报告(2019-2020)》蓝皮书

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何俊志教授介绍,蓝皮书反映了研究院在大湾区研究领域的最新公开研究成果,针对大湾区当下建设的热点、焦点、难点领域做了深入的调查分析,产出一批有价值、有新意的观点和发现,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是一次全面和集体的成果展示”。

“在国家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方面,当今世界基于科学的创新日益明显,基于科学的产业将成为经济体系中最具活力的因素。”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副院长符正平教授指出,湾区内多年积累的科技资源是助推科学产业发展的强大基础。

书中写到,2018年广东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增加到3万家,跃居全国第一,高新技术产品产值达6.7万亿元,年均增长11.4%,因此应树立企业在大湾区科技创新中的主体角色,激活企业在科学产业中的研发动力。

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李立勋教授围绕粤港澳大湾区空间发展新态势作了重点介绍,他指出,当前大湾区存在空间连接显著强化、空间合作分层推进、空间开发模式转型的空间发展态势。未来,各种合作平台、创新平台、创业平台将成为空间开发的重点,城市间的竞争将从成本、产品、市场走向空间平台的吸引,城市间的合作也将从聚焦于产业合作共建走向注重空间平台的共建共享。

蓝皮书反映了研究院在大湾区研究领域的最新公开研究成果

大湾区社会政策区域协同指数,广深佛位列前三

发布会上,研究院首次发布了“粤港澳大湾区社会融入心态与社会协同”指数,其显示大湾区的社会协同整体态势有待提升,内地城市居民心态更加开放,整个区域社会协同应打好“岭南文化”牌,加快提升整体协同水平。

据介绍,该指数由该院首席专家黎熙元教授带领团队主要参考欧盟及亚太经合组织衡量区域合作及社会协同的系列指标,运用2018年香港科技大学、中山大学的住户调查数据和截至2019年的政府统计数据,从社会融合、政策协同和经济合作三大维度,对粤港澳大湾区社会融入心态和社会协同状况进行全面描述与测量,对国家和区域进一步加强大湾区社会融合和社会协同工作具有政策参考价值。

黎熙元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大湾区11个城市在社会包容度和区域协同度上存在显著的差异,内地城市居民的融合意愿更强。内地九城市综合协调指数得分的排名上看,广州位列第一,深圳紧随其后,江门位居第三。

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社会政策综合指数显示,广州、深圳、佛山位列首三位,各城市力度和重点又有不同。其中,教育政策协同广州、深圳领先,养老政策以深圳、江门、肇庆领先;青创政策协同以广州、深圳、香港领先;住房政策协同以广州、深圳、佛山领先;医疗政策协同最弱 。区域经济合作体现为相互投资、贸易与游客往来,综合指数排名以香港领先,其后是深圳和广州。

就如何提升粤港澳大湾区社会融合和社会协同水平问题,黎熙元建议,应打好“岭南文化”这张牌,进一步发挥岭南文化在社会融合方面的桥梁作用,逐渐突破制度、信息和交通壁垒,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的区域整合。(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图片 | 学校提供
责编 | 王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