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日报】教育界: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是对我们的有力鞭策 传承文化 我辈使命
10月24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暨南大学,同部分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学生交流,鼓励他们好好学习,将来为社会作出贡献。他希望暨南大学认真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坚持自己的办学特色,把学校办得更好,为海外侨胞回祖国学习、传承中华文化创造更好条件。
华南理工大学党委书记章熙春:着力培养“三创型”人才
华南理工大学党委书记章熙春认为,这不仅仅是对暨南大学,也是总书记对广东乃至全国高校的殷殷嘱托,是对广东乃至全国青年学子的深切期望,是对新时代高校的有力鞭策。他表示,华南理工大学将以更高的政治站位,以更强的政治担当,牢牢把握国家“双一流”建设和部省市校四方共建广州国际校区的历史机遇,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三创型”(创新、创造、创业)人才,引进全球顶尖师资,产出重大原创成果,为国家特别是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力的支撑和引领。(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武威)
广州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樊群:全面拓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途径
广州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樊群表示:总书记对华人华侨子女教育的关心重视让人倍感温暖,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也为我们指明了前进方向。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坚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立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系统融入课程和教育体系,全面拓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途径,充分发挥广州作为“一带一路”重要枢纽城市的独特作用,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重大历史机遇,传承弘扬广州厚重的历史文化和人文气息,积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广泛参与世界文化的对话交流。(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刘晓星)
星海音乐学院流行音乐学院院长李海鹰:传播中华优秀文化文艺工作者重任在肩
著名作曲家、星海音乐学院流行音乐学院院长李海鹰教授昨天表示,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有其独特的价值体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为广大文艺工作者提出了新要求,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到五湖四海,广大文艺工作者重任在肩,使命光荣。
粤港澳三地山水相连、同宗同源、文化相通、志气相投、皆通南音,极高的价值认同感为沟通交流提供了先天便利。随着港珠澳大桥正式开通,三地的联系和沟通将会变得更加紧密和便捷。今年9月,粤港澳大湾区音乐艺术联盟在广州举行成立仪式,推动大湾区音乐文化发展,这也是把中华优秀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的一个举措。作为一名作曲家,他将更加奋发工作,谱写出更多传播中国优秀文化的音乐作品。(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肖欢欢)
广东美术家协会主席、广州美术学院院长李劲堃:让中国艺术更自信地走向世界
李劲堃说,“总书记谈到过,‘四个自信’中,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他表示,作为广州美术学院,要下大力气培养学生自觉的文化自信,以东方哲匠精神为引领,探索和建立中庸、典雅、大气、平和的当代中国美术,为新时代留下最美丽的画卷,并将中国艺术精神传播到五湖四海。(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江粤军)
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首席专家、副院长陈广汉:推动高水平开放 实现高质量发展
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陈广汉谈到,他印象最深刻的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要在更高水平上扩大开放,高标准建设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枢纽。“这对广东非常重要,广东一直以来在对外开放方面走在全国前列,并且通过开放来推动改革和发展,这是广东这些年经济发展的一个非常明显的特征。”陈广汉讲到广东这些年正是契合了这种模式。
陈广汉谈到,接下来要在如何推动高水平开放上下“苦功夫”,他说:“这次习近平总书记参加港珠澳大桥开通仪式,也谈到自贸区的建设,其实这些都是提出了对外开放如何高水平发展的问题。包括我们推动大湾区建设,自贸区的发展,来推动参与‘一带一路’建设。”
陈广汉说,第二个着力方向就是:推动高质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非常强调创新驱动”,陈广汉说,“其实广东是非常有条件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 包括大湾区的建设就是在打造国际科技创新中心,这就要深化粤港澳的合作,包括科技、产业等合作,构建一个区域性创新体系,推动我们的产业升级,特别是目前的国际背景下,如何提高我们的创新能力非常重要。”
暨南大学学生处青年教师吴士璇: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到五湖四海
10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暨大,参观了校史展览和办学成果展示。暨南大学学生处青年教师吴士璇表示,这无疑给予我们暨大师生莫大的鼓舞与荣耀。
吴士璇说,习近平总书记希望暨南大学认真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坚持自己的办学特色,把学校办得更好,为海外侨胞回祖国学习、传承中华文化创造更好条件,还鼓励我们好好学习,将来为社会作出贡献。
她回忆道,“说起和习近平总书记的缘分,不得不提起我的高中母校——河北正定中学。习近平总书记在正定工作期间,曾深入正定中学调研。那时习近平总书记就锐意改革,广揽英才,用自己的心血和汗水,在正定大地上书写了一部激情洋溢的青春感人诗篇。”
吴士璇表示,“如今能够幸运地和习近平总书记在暨大相遇,我想说,作为新青年,在这个新时代,我们一定会勇于承担新使命,撸起袖子加油干,有勇气、有希望大步迈向新征程!”(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程依伦)
广州开发区高层次人才协会秘书长郑厚明:让粤港澳大湾区人才智力充分涌流
23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开通仪式并宣布港珠澳大桥正式开通。“大桥的开通,让十九大报告提出的‘支持香港、澳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在这里有了生动的展现。”广州开发区高层次人才协会秘书长郑厚明说道:“港珠澳大桥的开通,让大湾区人才流动更为自由、顺畅和便捷。”
郑厚明分析:作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先行地、实验区,广东要建设好粤港澳大湾区,关键在人才。“高端创新人才已成为国家和地区角逐的决定性力量,谁能培养和吸引更多优秀创新人才,谁就能在未来一个时期的综合竞争中占据优势。”
郑厚明清晰地看到:“广东作为我国人才集聚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理应站在新的起点上打造创新人才高地。要以海纳百川的聚才心胸,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尤其是港澳人才的引进力度,使他们在广东这个大舞台上充分交流、充分合作、充分竞争,高标准、高质量谱写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壮丽篇章。”
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广州城市战略研究院院长助理、副研究员陈旭佳: “走出去”“引进来”并重
打造全球区域文化中心城市
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知名华侨学府暨南大学考察,并同部分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学生交流,鼓励他们好好学习,将来为社会作出贡献。
对此,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广州城市战略研究院院长助理、副研究员陈旭佳认为,对于致力于打造全球区域文化中心城市的广州而言,应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并重,统筹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扩大文化对外贸易,提升文化产品输出能级,充分利用城市外交网络,实施岭南文化、广府文化“走出去”战略,在国际上凝聚广州力量、发出广州声音、弘扬岭南文化,促进与海外华侨文化的碰撞、认同、同化、融合,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创新对外传播、文化交流、文化贸易方式,广泛参与世界文明对话,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广州力量。
如何打造全球区域文化中心城市?陈旭佳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打造内容、渠道、平台、企业四位一体的对外文化交流合作新模式。
第二,推动广播影视、文化艺术、动漫游戏、创意设计等文化内容产业走品牌化、国际化道路,着力打造一批具有较强国际影响力、较高国际市场占有率的文化企业和品牌。
第三,鼓励和支持广州市内各演出团体、文化交流协会、文化组织等开展对外文化交流活动,开展对外宣传工作,积极扩大岭南文化影响力,树立良好的岭南文化对外交流形象。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黄蓉芳)
原文链接:http://gzdaily.dayoo.com/pc/html/2018-10/26/content_101492_55489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