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南方日报】朱煜:港珠澳大桥开通彰显大湾区协同发展时代意义

发布人:网站管理员

 朱煜

  港珠澳大桥正式开通,为粤港澳大湾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添加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港珠澳大桥建设周期长达9年,突破了多项关键核心技术,极大强化了大湾区三个独立关税区的连接,进而提升市场一体化水平,推动港澳与内地便利往来与互利合作,彰显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的时代意义。

    港珠澳大桥开通有利于增强香港经济功能对珠江西岸的辐射效应,扭转珠江口两岸“东强西弱”实力格局。香港是国际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和航空枢纽,拥有全球性资源配置功能。港珠澳大桥实现了珠江东、西两岸的“硬联通”,使珠江西岸与香港机场、国际货柜码头的通勤时间大幅缩短,有利于人流、物流跨境便捷流动。目前,港珠澳大桥设有三个口岸管理区,实行24小时运营、“三地三检”通关模式,除了珠海、澳门之间采取“合作查验、一次放行”措施,粤港澳三地仍需在通关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方面强化制度创新,压缩通关查验的耗时和流程,实现港珠澳大桥更高程度的“软联通”,在提高港珠澳大桥经济效益和利用效率的同时,带动珠江西岸高端要素和产业加快集聚,补齐区域均衡发展的短板。

    改革开放初期,港澳扮演内地与国际市场联系的“窗口”角色,成为外商投资内地主要来源地,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进程中具有重要地位。如今,港澳面临发展空间有限、经济转型压力与日俱增、国际化平台功能弱化等多重挑战,亟需搭上内地高速发展的快车,挖掘新的经济增长点。港澳是典型国际自由港,开放程度高,广东是内地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港珠澳大桥的开通作为三个独立关税区的连接,将有利于从整体上提升粤港澳大湾区的对外开放层次,为我国的国际经贸合作提供实践经验。港珠澳大桥为港澳居民赴湾区内地居住、创新创业、寻求发展机会提供了交通便利,人员往来愈加频繁,将有助于港澳与内地同发展、共繁荣,走向“民心回归”。

    港珠澳大桥是粤港澳三地共商共建共营的超大型跨海交通基础设施,科技含量高,创造多项世界之最,体现在拥有世界上最长的、约6.7公里的海底隧道,突破工程最难的沉管隧道、人工岛等关键技术,创造数百项技术专利,诞生了许多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这些成就体现了我国综合国力、自主创新能力,体现了勇创世界一流的民族志气。港珠澳大桥的建成通车表明,粤港澳大湾区不乏具有工匠精神的专业技术人才,只要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深化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充分优化配置金融、人才研发资源,促进科技创新与经济激励兼容,推进制造业企业专注产品功能、生产工艺技术、管理技术创新升级,相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前景是令人期待的。

    作者系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自贸区综合研究院助理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