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谈“两会”】毛艳华:“十三五”规划为粤港澳合作拓展了新空间
毛艳华(粤港澳发展研究院海上丝绸之路与粤港澳国际合作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统领,丰富对外开放内涵,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开创对外开放新局面。在有关港澳专章中还提出,支持港澳参与国家双向开放、“一带一路”建设。加大内地对港澳开放力度,加快前海、南沙、横琴等粤港澳合作平台建设。
改革开放以来,在港澳与内地尤其是珠三角地区的分工合作过程中,香港逐渐成为了国际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澳门成为国际旅游休闲中心,而珠三角地区则发展成为了全球性的制造业基地。新时期推进“一带一路”建设,需要在沿海和沿边构建若干重要的战略支点和节点,成为“一带一路”的国际运营中心。因此,“一带一路”建设为“十三五”时期深化粤港澳合作提供了巨大空间,指明了合作方向。
从全国范围来看,包括粤港澳在内的大珠三角地区在对接“一带一路”具有十分明显的优势。在珠江口东西两岸,国际机场和国际港口密集分布,已成为全球货运和客运吞吐量最大的空港群和港口群。广东自贸试验区南沙、前海蛇口和横琴三个片区是探索粤港澳紧密合作机制创新的重要平台。无论从硬件还是软件来看,大珠三角地区具备了承担“一带一路”国际运营中心功能的角色。因此,“十三五”期间粤港澳三地要从构建合作新空间的角度,对接好“一带一路”建设,加快探索区域合作体制机制创新,确立大珠三角在全球及亚太地区的物流及贸易中心地位,建立大珠三角在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的金融中心地位,巩固大珠三角成为“引进来”和“走出去”的企业总部与管理中心地位,把大珠三角地区建设成为“一带一路”的国际运营中心,这不仅有利于在新时期粤港澳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而且对于推动港澳经济转型和珠三角产业升级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