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南沙“香港园”首列粤政府规划
1月19日上午,广东省十二届人大五次会议在广州开幕,代省长马兴瑞在其首份政府工作报告中对深化粤港合作着墨颇多。他特别提到,新一年将推进南沙片区粤港深度合作区建设。这是俗称“香港园”的粤港深度合作区项目首次被列入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有参与政策谘询的专家透露,“香港园”整体规划已基本成形,不久将进入实施阶段。/大公报记者郑曼玲、卢静怡广州报道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胡春华等出席大会,代省长马兴瑞作政府工作报告。
据悉,去年广东GDP预计达7.93万亿元(人民币,下同),增速达7.4%,预料可连续28年保住全国第一的宝座。2017年广东的GDP预期增长目标为7%以上,比去年略为调低。值得关注的是,2016年广东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总量突破万亿元,成为全国首个地方公共财政收入跨入“万亿元俱乐部”的地区。
交通设施建设已全面启动
在谈到新一年将把自贸区打造成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枢纽时,马兴瑞提出,将强化大前海区域联动发展和深港跨境金融创新,落实粤澳游艇自由行和澳门机动车便利入出横琴等政策,加快建设粤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抓好总部经济项目落地,促进高端产业集聚发展。他还特别谈到,将推进南沙片区粤港深度合作区建设,打造广州国际航运枢纽核心功能区。
此前广州在“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提出将在南沙划出10平方公里的枢纽区块,用于建设被称为“香港园”的粤港深度合作区。在去年9月的粤港联席会议上,时任广东省省长朱小丹称,将在南沙最优质的地块中划出一个专门区域,该区域将只面向香港企业开放。
这一构想深受香港各界关注。就在日前,特首梁振英也在施政报告中指,南沙粤港深度合作区的规划,充分吸纳了香港的意见,合作区的重大交通设施建设已全面启动。特区政府会继续与广东省政府紧密合作,在合作区为港人港企创造创业、就业及事业发展的新机遇。
曾参与“香港园”粤港深度合作区方案决策谘询的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副院长毛艷华对大公报透露,目前香港园整体规划完成,方案已上报国家层面等待批覆,预计不久后可进入实质实施阶段。
毛艷华介绍,“香港园”的功能定位为粤港澳融合发展试验区,将重点发展资讯科技、金融后台服务、科技成果转化、专业服务等,打造粤港澳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基地,探索内地和港澳社会管理创新及经济融合发展新机制。“目前CEPA框架下的粤港合作,也存在很多领域‘大门开、小门不开’的现象,为此建设‘香港园’旨在进一步开放规则标准,但并非此前传的‘租地发展’。”
中山大学教授张光南建议,“香港园”可率先尝试“境内关外”的发展模式,通过服贸自由化、货贸自由化来推广政策创新。
扩大製造业服务业开放
另外,去年广东出台了一系列降低企业成本政策,全年为企业减负超过2000亿元。新一年,广东又提出将在减税、降费、降低要素成本上加大力度,力争全年为企业减负2000亿元以上,在粤港企可从中获益。
马兴瑞还在报告中指出,新一年将强化对港资企业转型升级的引导和服务,打造一批加工贸易创新发展及梯度转移承接示范园区。同时,还要降低外资准入门槛,扩大製造业、服务业对外开放,并制定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建设吸引外资“强磁场”,使广东成为外商投资首选地。
《大公网》2017年1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