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南方都市报】19项自贸区改革经验全国推广 今日珠海多部门解读政策亮点

发布人:高级管理员

?自贸区政策溢出效应日益凸显。包括珠海横琴在内的全国自贸区过去几年探索出19项改革试点经验正在珠海全市范围和全国推广复制。

    珠海市近日召开新闻通气会披露了这一消息。南都记者获悉,要辐射全国的这19项自贸区改革经验涉及外商投资、税务发票、进出口、报关、检验检疫等多个领域。随着自贸区政策不断往外辐射,将有力提升企业竞争力。今日,改革涉及的各部门将主动做政策宣讲,为企业现场答疑,引导企业用好用足政策。

    珠海将打造“横琴样板”

    探索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作为全国新一轮改革开放的试验田,自贸区承担的使命之一就是要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横琴自贸片区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在全国范围推广的19项改革试点经验,是国务院自成立自贸区以来,推广复制的第二批经验。此前在自贸区经过实践行之有效,效果很好,这一次才拿到全国推广。除此之外,广东省自2015年以来也通过总结省内三个自贸片区的成功经验,先后有2批改革经验在全省范围推广,首批27项,第二批39项,现在还要进行第三批,自贸区的辐射带动作用日益凸显。

    在对外辐射中,珠海和横琴希望发挥更积极的作用。相关人士介绍,上述推广复制的改革经验中,既有外地自贸区探索出来的成功经验,也有横琴自贸片区的改革创新。目前,珠海市发改局正在认真研究横琴自贸片区在外商投资管理、金融创新及事中事后监管等方面新提出的15项改革创新经验,适时在珠海复制推广,力争列入广东下一批复制推广经验,加快形成“横琴样板”。

    部分政策尚无企业申报

    各部门今日将主动送“政策”

    珠海工商、口岸、国税、海关、边检等部门对上述推广复制的政策逐一进行解读。南都记者获悉,19项改革经验,目前在珠海的推进落地情况冷热不均,有的反响热烈,推进迅速。

    比如,涉及投资领域的“负面清单以外领域外商投资企业设立及变更审批改革”的推广,属于重大改革事项。有关专家表示,自贸试验区超过90%的外商投资企业通过简易备案程序实现注册设立,以前外商投资企业设立需要21天,现在只要1-3个工作日,以前需要提交10多份文件,现在减少到3份,大大方便了企业的注册设立,“以横琴自贸试验片区为例,该区通过本项改革,仅2016年就新设外资企业621家,占全市新设外资企业的77.3%”。

    不过,也有部分政策推进较慢,比如涉及企业加工、进出口的“委内加工监管”、“仓储货物按状态分类监管”、“大宗商品现货保税交易”、“海关特殊监管区域间保税货物流转监管模式”等四项改革经验,珠海均有具体实施条件,但目前暂无企业提出此项业务需求。

    “企业是用政策的主体,政策出台后,企业如果不了解,不去使用就达不到好的效果”,珠海市有关人士表示,自贸区改革经验推进复制的情况不一,原因不同,有的是因为领域太专业,门槛高,比如大宗商品现货保税交易,珠海目前还没有大宗商品交易资质的企业,更多的是企业对政策还不了解,不清楚,需要加大宣传推广力度。

    珠海市发改局相关负责人称,计划今日下午在珠海度假村举办珠海商务大讲堂暨复制推广自贸区新一批改革试点经验政策宣讲会,改革涉及的各部门将主动做政策宣讲,为企业现场答疑,引导企业用好用足政策。

    预计年内,珠海还将聘请第三方机构,对自贸区创新经验的推广复制情况进行评估,推动政策在全市落地。

    专家解读

    自贸区改革经验被复制推广到珠海全市范围乃至全国,将带来哪些利好?对于横琴自贸片区而言,又意味着什么?专家进行了解读。

    自贸区改革成果复制推广不是简单的抄抄补补

    暨南大学人文学院法学系主任陈晖表示,横琴自贸区,作为一项“国家试验”,关乎政府功能的定位与观念变革,是顺应全球经贸发展新趋势,探索深化与港澳经济合作的新路径和新模式。两年来,横琴自贸区肩负使命,充满艰辛和挑战,进行诸多领域新的制度安排的探索,通过贸易便捷化、投资便利化、金融自由化、监管有效性的尝试,从而实质性推进社会规则的进一步完善,政府职能的转变以及管理模式的创新,这就是自贸区承担的社会责任。

    陈晖说,但自贸区不只是一个制度的加工器,它是一个从实践到推广的动态过程,它的先行先试是否成功,不仅在于它自身在制度创新方面的大胆探索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还要看它在机制和体制的全面创新与升级方面有否寻求到一般性的规律,更要看它形成了多少符合国家战略、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从而积极谋求更有效的机制将是核心所在。自贸区实验是为未来发展播下的一颗种子,必须有强大的辐射能力和被模仿的能力,要发挥示范带动和服务全市甚至全国的作用。让这些短时间内在自贸区产生效应的改革措施、经验或新模式,经过复制推广,以深入检验和取得更大成效。

    “复制和推广使用自贸区的各种新规则,已是时不我待,当然,这并不是简单的一揽子拿来主义在技术层面的抄抄补补,而应结合自身现实条件,突出重点、统筹兼顾,避免重复、分散建设,迈出更大的步伐,”当被问及珠海自贸区以外的地方如何对接落实自贸区改革成果,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时,陈晖表示,对珠海来说这将是一种自上而下的改革,任重而道远,需要提高这种改革的积极性,也需要不断提高开放度、提高制度创新的有效推进,为经济转型升级带来新动力,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改革的实施过程,也是在复制基础上的超越过程,实践中把握和吸收自贸区的精髓——— 改革与制度创新,才能持续释放越来越多的改革红利。

    用足用好用活自贸区政策可增强市场主体获得感

    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院长助理、港澳珠江三角洲研究中心副主任、博士生导师张光南表示,设立自贸试验区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形势下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一项战略举措,从中央到省市一直高度重视自贸试验区的建设和发展。国务院于2016年11月印发《关于做好自由贸易试验区新一批改革试点经验复制推广工作的通知》,对自由贸易试验区新一批19项改革试点经验在全国范围内的复制推广工作作出了部署安排,广东省随即召开新一批改革试点经验政策通报会进行贯彻落实。

    今日下午,珠海将以“商务大讲堂”的形式邀请全市三百家企业代表“面对面”进行集体试点经验政策宣讲。对此,张光南给予高度评价,称这不仅是对全市复制推广成效的一次检验,更是珠海企业全面深入理解自贸区政策、共享自贸制度创新红利的一场“饕餮盛宴”。

    “自贸试验区是制度‘创新高地’而非‘政策洼地’,是‘种苗圃”而非“栽盆景’”,张光南说从复制推广的内容看,国务院部署的新一批19项改革试点经验涵盖投资、贸易、事中事后监管等重点领域,均是自贸试验区在构建国际化、法治化、市场化、便利化营商环境方面获得各类市场主体高度认可的部分创新成果,这些成果已经过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因此用足用好用活这些政策,有利于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有利于增强市场主体的获得感,对珠海市吸引更多的外商投资,掀起新一轮投资热潮,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们有理由相信,伴随这些创新经验政策的推而广之,必将收获源源不断的创新之果。”

    采写:南都记者 杨亮
文章链接:http://epaper.oeeee.com/epaper/N/html/2017-03/30/content_1887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