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报】郑德涛:深入推进中国特色新型高端智库建设
??本报北京5月10日讯(记者 万玉凤)今天,教育部在北京召开高校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座谈会,全面总结一年来教育系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取得的明显成效,就高校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进行全面部署。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田学军出席会议并讲话。教育部党组成员刘大为主持会议。
田学军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去年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去年12月30日,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一年来,教育系统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积极推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发展,通过设立专项研究课题、谋划体系构建、发挥智库优势、拓展对外交流、组建创新团队、规范制度建设等措施,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作出了重要贡献。
田学军强调,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是一项长期重大政治任务。教育系统特别是广大高校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四个服务”,坚持立德树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文化走出去,自觉承担起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以及相关的教材体系、评价体系的历史使命,努力构建全方位、全领域、全要素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要认真贯彻中央部署,坚定政治方向、落实主体责任、深化综合改革、建好人才队伍、营造良好生态,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奋发有为、扎实工作,推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迈上新台阶,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高校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座谈会发言摘登
5月10日,教育部在京召开高校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座谈会,部分省市教育部门、部分高校负责同志、专家学者代表参加了会议。现将会议发言摘要刊登如下。
深入推进中国特色新型高端智库建设
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院长 郑德涛
推进中国特色智库建设过程中,必须坚持正确方向、坚持问题导向、坚持改革创新,从根本上保证提升研究质量,推动内容创新。
一、坚持正确方向,明确智库建设发展思路
把握智库建设的正确方向,在实际工作中,特别是在宏观思路上,要处理好四个关系。一是处理好坚持中国特色和国际知名的关系。“中国特色”最核心的要求是以直接服务党和政府决策为宗旨,而“国际知名”中最突出的元素应该是“中国特色”。二是处理好内涵建设与外延发展的关系。内涵建设的关键是以质量提升为核心、以队伍建设为根本、以制度建设为保证,外延发展是指要做到“小机构、大网络”“专职与兼职”“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内涵建设是外延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外延发展是为了实现更高层次和水平上的内涵建设。三是处理好决策研究与基础研究的关系。四是处理好传承与创新的关系。
二、坚持问题导向,加强与决策部门的沟通联系
高端智库与决策部门建立紧密沟通联系机制和信息共享机制,可较好解决当前智库建设普遍存在的供需对接不畅、研究成果质量不高、智库成果难以转化为政策等供需失衡问题。只有了解决策需求,以问题为导向,建立有效的信息沟通机制,才能有效提高智库研究质量。
三、坚持改革创新,建立和完善有利于智库发展的体制机制
遵循智库发展规律和决策咨询工作的内在要求,汇聚资源条件,创新科研组织方式,建立推动智库发展和学科建设的人才队伍及其支持机制,才能为提高智库研究质量提供长效机制保障。
中山大学高度重视高端智库建设,明确提出建设好粤港澳发展研究院是学校“十三五”重大科研平台建设的首要任务。学校不仅给予研究院必要的人、财、物支持,还出台了多项有利于智库健康发展的管理制度和相关政策,为研究院提高研究质量和推动内容创新提供了重要保障。
建设高水平的国家高端智库任重而道远。我们将进一步强化质量意识,不断提升高端智库的影响力,努力发挥高端智库的外脑和参谋作用。
原文链接:https://www.sinoss.net/2017/0511/766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