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佛山日报】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教授毛艳华为佛山城市发展国际化建言:构建国际化环境 链接全球创新资源

发布人:高级管理员

??专家简介:

??毛艳华: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副院长,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教授,海上丝绸之路与粤港澳国际合作研究中心主任,长期从事区域经济、国际贸易和港澳珠三角经济研究,深耕中国开放型经济和粤港澳区域经济合作等研究领域。


  佛山市城市治理三年行动计划,要求坚持区域一体化和国际化相结合,目标直指建成宜居宜业宜创新的高品质现代化国际化大城市,并且为此配套实施城市发展国际化三年行动计划。
  当前的区域竞争,正在从城市个体转向城市群间的竞争。在粤港澳大湾区这个国家战略之下,佛山如何抢抓机遇,加快打造国际化大都市?如何构建更高层次的开放格局?佛山日报记者近期专访了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副院长、粤港澳发展研究院教授毛艳华。

  佛山城市品位上了新台阶
  佛山日报:佛山2017年启动城市治理三年行动计划,着力推进规划建设科学化、人居环境绿色化、城市形象特色化、基础设施一体化、镇村发展现代化、城市发展国际化等。对佛山经济、城市、社会发展的新变化,让您印象深刻的有哪些?
  毛艳华:一直以来,佛山给人的印象都是中小企业集中、民营经济发达。近几年实施城市升级、城市治理之后,可以感受到佛山城市水平有明显的提升。佛山的“三旧”改造比较成功,在保留自身文化特色的同时,也腾出空间发展产业经济,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以岭南天地为例,保留了岭南文化特色的同时,又带动了服务业的发展。
  在实现珠三角“九年大跨越”这一目标的过程中,佛山在城市发展质量方面表现“抢眼”。在促进城市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佛山产业成功升级,城市环境得到治理、城市管理水平得到提升,城市文化特色得以保留、城市品位上了新台阶。
  营造国际化环境提升产业竞争力
  佛山日报:当今区域竞争,主要是城市群的竞争。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提高城市群质量,科学规划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您认为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规划的重点是什么?
  毛艳华: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规划的重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包括轨道交通、机场、港口等多方面。城市经济效益是由连通性决定的,连通性越好,成本越低。二是科技创新,发挥珠三角科技体系完整的优势,对接港澳资源,走国际化道路,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的科技创新基地,构建世界级的科技产业创新中心。三是优质生态圈,包括城市治理、公共服务体系构建、城市文化等多方面的因素。
  佛山日报: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规划,将给佛山打造国际化城市、构建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新格局带来哪些机遇与挑战?
  毛艳华:站在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背景下,面临资源、人才等各类要素的重新分配,每个城市要根据自身的特点,重新对城市功能进行定位。作为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业的龙头城市,佛山可以利用自己的优势,打造制造业创新中心,利用各方资源,提升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具体来说,佛山就要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解放生产力,利用优质生产要素推动制造业发展。此外,还要吸引全球创新资源,特别是香港的创新资源到佛山来,利用优质的创新资源、产业优势来推动佛山制造业高端化。佛山还要营造良好的国际化创新环境,配套完善的教育、民生等公共服务,吸引国际化企业和人才。
  借力穗港链接全球创新资源
  佛山日报:不少佛山企业希望借助“香港+佛山”机制,利用香港国际化平台“走出去”开展全球经营。对此您有何具体建议?
  毛艳华:佛山制造业“走出去”是十分必要的,“走出去”一方面可以获得更优质资源实现产业升级,比如美的并购库卡;另一方面可以化解富余的产能,有助于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那如何携手香港走出去呢?香港是国际重要的航运枢纽,也是国际金融中心,服务业发达,而佛山是制造业大市。过去几十年,佛山跟香港的联系主要是贸易的联系,通过香港的国际市场是把佛山的货卖出去。未来,佛山要利用香港的金融、贸易、专业服务的优势,参与到全球竞争当中去,一方面“走出去”投资,另一方面引进香港及全球的创新资源。
  佛山日报:佛山与广州是近邻,广州又是国家中心城市,佛山要打造现代化国际化大都市,离不开广佛合作。您对广佛同城建设有哪些更进一步的建议?
  毛艳华:佛山以广佛同城携手广州打造珠三角世界级城市群核心为引领,两地在交通、产业、民生、环境治理等方面的合作已经很多。
  当然,佛山与广州的合作还有可以深化的地方。具体有几方面:其一,佛山要在创新链、设计链、制造链等各个产业链条与广州实现对接,最大化自身的优势;其二,广佛要加强创新领域方面的合作,利用广佛同城的优势,主动对接广深科技创新走廊;其三,佛山要对接广州的科教资源。
  佛山要向国际先进经济体看齐
  佛山日报:要打造国际化大都市,佛山除了加强同粤港澳城市群各个城市的合作外,还有哪些事情可做?
  毛艳华:开放是佛山最大的优势,未来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开放,通过发展更高形态、更高水平的开放经济,提升佛山的国际化水平。目前,佛山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除了对接港澳,佛山更应该向国际先进经济体看齐,走国际化道路,编写与国际贸易相衔接的规则体系,增强在全球资源配置的话语权。
  具体可以从两个方面展开:首先,以“一带一路”为抓手,依靠佛山制造业优势,推动企业转型。特别要加强同欧美发达国家以及世界经济500强等优质企业的合作。比如佛山现在的中德工业服务区,同德国先进制造业合作,就是一个很好的示范。其次,加快打造国际化的营商环境,构建与国际接轨的投资、贸易、商事、工商管理的行政体制。
  佛山日报:在美的、碧桂园等佛山企业开启全球运营的时代,佛山该如何在粤港澳大湾区对接“一带一路”建设方面有更大作为?
  毛艳华:佛山作为制造业大市,要积极融入到“一带一路”建设当中去。一是利用自身的制造业优势,加强产能合作。二是要加强金融合作,促进经贸投资。三是加强国际人才交流,提升城市国际化。比如,可以举办智库对话,通过制造业把“佛山”这一品牌宣传出去,提升佛山品牌的影响力。
  (文/佛山日报记者王春艳)

原文链接:http://epaper.fsonline.com.cn/fsrb/html/2018-01/25/content_6_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