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大公网】陆剑宝:李嘉诚退休留给港人的思考

发布人:高级管理员

??昨天下午,李嘉诚正式宣布将离任长和集团主席一职。李嘉诚先生可谓是一大批香港企业家的缩影。其实香港还有很多不断奋斗但不一定成功的企业家。他们原始的出发点大概不外乎“为了生活”,甚至“为了生存”。人们在更多地关注香港企业家的商业行为时候,却往往淡化了他们对社会作出的奉献。我们从数据可以看出,捐赠和支持内地和香港发展却是这批香港老企业家们的共同特徵。我们姑且称香港的这批通过自身艰苦努力获得商业成功又对促进社会发展不遗馀力的企业家为“李嘉诚们”。曾经的1986年6月20日上午,邓小平在人民大会堂会见李嘉诚,盛赞他“为祖国作出了扎扎实实的贡献”,对李嘉诚的“爱国精神表示了由衷的赞赏”。

  “李嘉诚们”有三个主要特点:勤力、成功和爱国。内地流行的心灵鸡汤是“李嘉诚都起床工作了,你还在睡懒觉吗?”“勤力”是李嘉诚们的首要特徵。香港老一代企业家都有从内地背井离乡迁移到香港的经歷,他们经歷过内地的艰苦,也经歷过香港经济发展初期的困难生活,他们深谙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因此,李嘉诚的“塑胶花故事”才被演绎得那么令人有共鸣。“成功”是这批企业家的第二个共同特徵。他们除了拥有刻苦耐劳的“阿牛精神”外,还具有灵敏的商机触觉、强大的商业执行能力、不断调整商业模式做到与时俱进的成功要素,令其企业在香港、内地甚至海外都有一席之地。

  “家国情怀”的核心精神

  如果“勤力和成功”两个特徵仅仅成就一般企业家的话,“爱国爱港”则是以李嘉诚先生为首的一批香港企业家们之所以令人尊敬的主要原因。“爱国爱港”的香港企业家们在内地和香港的教育、医疗、基础设施等发展中流芳百世或做好事不留名。以笔者所在的广州中山大学为例,就是全国接受香港企业家捐赠最多的高校,大部分校园建筑物都以捐赠的香港企业家命名。据不完全统计,李嘉诚基金会在过去的数十年中,已经捐出超过200亿港元,八成用于大中华地区。

  不只是李嘉诚,诸如邵逸夫先生,自1985年起通过邵逸夫基金与教育部合作,为内地建设各类教育专案6013个。又如霍英东先生,在内地的交通道路、教育事业、体育事业和革命老区建设的捐赠也是遍地开花。曾宪梓先生的捐资,同样令内地很多寒门学子都受益而改变命运。2004年,曾宪梓先生捐赠1亿港元成立载人航太基金会支持国家航太航空建设事业,他曾经说过:“我虽然并不富有,但总想以各种方式回报祖国对自己的培养。是次设立载人航太基金的目的,是为了表达我们对国家走向强盛的信心。”

  香港是这批企业家们的家和奋斗成功的地方;祖国是这批企业家们的故乡和根源。没有祖国的大力支持,这批企业家的成功是有局限的;这批企业家成功后又大力支持祖国内地的发展,令祖国更加强盛,这是香港的中华儿女的祖国自豪感所在。有国才有家,祖国好,香港好。有人认为,应该感谢李嘉诚们对祖国甚至世界作出的贡献和为中国企业家换来的荣誉,这并非没有道理。

  “爱国爱港”需薪火相传

  随着李嘉诚先生这一代成功企业家们的退休和老去,香港第二代、第三代企业家们成功接棒。他们薪火相传,不遗馀力地为内地和香港的发展添砖加瓦。这批老企业家对继承者们言传身教,“家国情怀”深深影响了他们。如霍英东先生的第二代和第三代继承人目前均为香港和内地的体育事业、基建事业、教育事业积极主动、身体力行。只有更加了解内地,才会更多爱国;只有更加了解香港发展史,才会更多爱港爱国。香港老一批企业家们为香港和内地的经济腾飞和公共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香港新一批的企业家们更应借助内地不断强大的机遇创造更多的商业财富,造福社群。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们坚持爱国者为主体的‘港人治港’、‘澳人治澳’,发展壮大爱国爱港爱澳力量,增强香港、澳门同胞的国家意识和爱国精神,让香港、澳门同胞同祖国人民共担民族復兴的歷史责任、共用祖国繁荣富强的伟大荣光”。

  李嘉诚先生的退休决定发布会说到:“能够为股东创造价值,同时,能够服务社会,这是我最大的光荣。”爱国爱港事业需要薪火相传,“一国两制”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付出与推动!

  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研究员、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