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成都日报】中山大学粤港澳研究院港澳经济研究中心主任袁持平:更大范围合作 实现产业链价值链分工

发布人:高级管理员

??粤港澳大湾区,这个概念大家想必并不陌生。全世界目前按经济总量、区域结构、产业特征,有四个最顶级的湾区,分别是纽约湾区、东京湾区、旧金山湾区和粤港澳大湾区。按经济总量,粤港澳大湾区GDP总量1.4万亿美元,折合人民币接近9万亿,进出口总量1.8万亿美元,折合人民币12万亿,目前排在整个世界四大湾区的第三。

??在大会上,中山大学粤港澳研究院港澳经济研究中心主任袁持平以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状况以及对成都市的借鉴作用为主题进行了发言。在他看来,企业家一定是按照成本最优化来分布不同产业、不同环节,成都可以更大范围与粤港澳大湾区合作,实现产业链、价值链分工。


??深化改革 全面开放

??粤港澳大湾区成全球最具活力经济区


??作为世界上经济发展最有后劲和最有潜力的湾区,国家对粤港澳大湾区有什么样的定位?据袁持平介绍,首先是打造世界级的顶级城市群,通过基础设施的一体化和公共服务一体化来实现。“2028年珠江三角洲,包括香港和澳门,城市轻轨联通,联通以后任意两个点的直线距离时间不会超过40分钟。”

??第二个定位就是深化改革和全面开放的排头兵和试验田。袁持平称,粤港澳大湾区的现状实际上就是我国改革开放四十年的生动写照,正是通过深化改革、全面开放的成果累积,然后再通过与香港、澳门建立更紧密的经贸关系,形成了现在世界上最有活力的经济区。

??“粤港澳大湾区还将打造国际创新高地。”据袁持平介绍,主要是从产业的层面和技术的层面打造国际创新高地和制度创新。以深圳为例,可以说是全世界的创新中心,专利等各种增长幅度都是排在全世界前列。深圳正在尝试什么?深港建立国际创新产业园区,占地4平方公里。


??借鉴产业聚集、制度创新经验

??共同探讨自贸区可复制经验


??“成都非常美丽,开会前媒体也采访我,问我们有什么机遇。”这个问题在袁持平深入思考后有了清晰的思路。

??“首先是粤港澳大湾区与‘一带一路’的示范引领作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四十年有更多的东西值得‘一带一路’沿线借鉴。”在袁持平看来,粤港澳大湾区四十年完成了产业聚集,其经验对不同类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都有借鉴意义。同时,其制度创新也对“一带一路”沿线也有借鉴意义。

??那么对成都有哪些借鉴作用呢?“首先是产业链的联合问题。之前,有媒体报道成都产业园,跟粤港澳大湾区的产业园有没有什么关联?当然有关联。”在袁持平看来,一个企业会按照不同的价值链来分布它的企业,成都可以更大范围与粤港澳大湾区合作,实现产业链、价值链分工,企业家也一定是按照成本最优化来分布不同产业、不同环节。同时,在自贸区的经验可复制上探讨合作。自贸区内部是毫无疑问可以复制的,自贸区积累成功经验以后也可以向非自贸区的地区进行复制,“四川自贸区和广东自贸区可以共同探讨可复制的问题。”袁持平说道。

??本报记者 徐璨 胡清 王雪钰

原文链接:http://www.cdrb.com.cn/epaper/cdrbpc/201806/03/c194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