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毛艳华等:《广东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耦合互动发展的实证研究——基于2005-2014年面板数据的分析》

发布人:高级管理员

       毛艳华、胡斌,《广东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耦合互动发展的实证研究——基于2005-2014年面板数据的分析》,发表于《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3月

通过构建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耦合协调模型,从时间和区域两个维度测算2005—2014年广东省及其各区域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耦合协调度的动态变化特征,发现:2005—2014年两者耦合协调度持续提高,但整体耦合协调度仍不高,处于初级和中级协调耦合阶段;广东省各区域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耦合协调度差距较大,且呈现出由珠三角、粤西、粤东、粤北山区依次递减的趋势。广东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耦合协调度不高的主要原因在于制造业的低端化和"两头在外"的发展模式。因此,在经济新常态下,广东应加强对制造业的创新投入,提升制造业的价值链水平,为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创造市场需求,从而促进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两者的耦合互动。同时,针对各区域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处于不同的协调耦合阶段,应采取差异化的耦合互动发展政策,有效促进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协调发展,最终实现广东制造业和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

        作者简介:毛艳华,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港澳珠江三角洲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胡斌,中山大学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