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國新聞評論網】韓大元:香港基本法實施25年形成六大經驗

稿件来源:2022-05-31 00:14:04 中評香港網 專題頭條新聞 发布人:黄会

        中評社香港5月31日電(記者 林艷)由中山大學粵港澳發展研究院主辦的“‘一國兩制’回顧與展望:香港回歸25週年學術研討會”5月28日上午在廣州的中山大學舉行,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韓大元出席研討會並發表主題報告,他具體總結了香港基本法實施25年來形成的六條經驗。

  韓大元表示,今年是香港回歸祖國25週年,是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25週年,也是香港基本法正式實行25週年。同時,今年還是82憲法公佈實施的40週年,也是在憲法中創設特別行政區制度的40週年。在紀念香港回歸的時候,我們不能忘記1982年憲法不僅是制定基本法的根據,也是通過憲法來創設特別行政區制度的法律根本依據。因此,憲法40週年和基本法25週年,是在一個統一的歷史進程中出現的,遵循統一的歷史邏輯、法律邏輯和時代邏輯。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韓大元(圖片來源:視頻截圖)

  韓大元表示,香港回歸25週年意味著“一國兩制”已經進入到基本法所規定的50年不變的中期階段,預示著“一國兩制”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在這一特殊歷史節點上,人們不免關注“一國兩制”的未來,也有人特別關切後25年“一國兩制”的走向會如何?他引述86歲高齡的鄧小平先生曾在32年前會見特別行政區基本法委員會第九次全體會議委員的講話,也是鄧小平對香港問題最後一次公開講話中說到,“你們經過近五年的辛勤勞動,寫出了一部具有歷史意義和國際意義的法律,它的歷史意義不只對過去、現在,還包括未來;它的國際意義不只對第三世界,而且對全人類都具有長遠意義,是一部具有創造性的傑作。”時隔32年的今天,我們再重溫小平同志的這句話,更加感受到香港基本法所具有的開放、文明和包容的哲學。同時,也堅信基本法是連接歷史、現實和未來以及人類文明秩序、有創造性的法律,它所具有持續的生命力以及所凝聚的共識也為未來帶來了一個穩定的預期。

        韓大元認為,基本法實施25年來形成了六條基本的寶貴經驗:

  第一,堅持黨對“一國兩制”事業的領導。韓大元表示,“一國兩制”是黨領導人民實現祖國和平統一的一項重要制度安排,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的創舉。這一制度創舉是共產黨對人類文明發展規律的深刻總結,也體現了中國共產黨對制度文明的開闊眼界和開放胸懷。中國共產黨是“一國兩制”的提出者、實踐者,也是基本法的設計、制定、實施與不斷完善的推動者。

  韓大元指出,香港回歸以來,中國共產黨領導“一國兩制”事業在探索中不斷前進,始終堅持法治原則,在法治軌道上推進“一國兩制”事業的發展。事實充分地說明中國共產黨提出的“一國兩制”方針,是保持香港長期繁榮穩定的最佳制度安排,在過去25年裡展現了強大的生命力。什麼時候維護憲法和基本法,香港社會就安寧和諧;什麼時候離開憲法和基本法,甚至挑戰憲法和基本法權威,香港社會就陷入困境無序的狀態。因此,踐行“一國兩制”,必須堅持和維護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一條明確規定的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地位,維護“一國兩制”就需要維護黨的領導。在特別行政區制度的運行中,堅決維護憲法所確立的中國共產黨領導地位。

  第二,堅持從香港實際出發、循序漸進發展的原則。韓大元認為,“一國兩制”是中國共產黨的一個制度創舉,此前並無成型的制度經驗可以遵循,在這個原則下也沒有固定的發展模式。香港回歸25年以後,我們在探索“一國兩制”成功經驗時,看到基本法明確規定從實際出發、循序漸進的原則,既是“一國兩制”發展原則,也是基本法明確規定、規範的表述和法律的制度。比如,以香港政治發展為例,這是回歸25年來大家討論比較多的問題之一,無論是在基本法的起草還是具體實施過程,中央始終堅持實事求是的治港哲學,將基本法序言中明確規定的“考慮歷史和現實情況”作為基本法實施的核心要素。此外,在第45條、第68條也都規定了要根據香港實際情況出發、循序漸進地推動香港民主和政治發展的一個基本目標,同時也明確了普選的基本目標。他認為,在基本法規定下,無論是制定國安法還是完善選舉制度,都是從香港實際出發,把國家整體利益和香港長遠利益有機結合,確保“一國兩制”事業發展。

        第三,堅持尊重和保障香港居民的權利和自由。韓大元表示,在基本法25年的實施中,遵循了尊重和保障人權的憲法原則,嚴格保障基本法規定的居民權利和自由,讓香港居民成為權利自由保障的參與者和受益者,法治的真諦和核心在於保障每個人的自由、尊嚴和價值,同時也要處理好國家安全和人權價值之間的平衡,為尋求維護國家安全、維護社會秩序和保障人權之間合理平衡,提供了清晰明確的規範指引。比如基本法第三章規定的基本權利條款,包括了基本法規定的基本權利內容,同時也基於“一國兩制”考慮內地和香港在社會經濟文化背景上的差異,規定了憲法上沒有的一些基本權利。

  第四,始終保持香港長期發展穩定。韓大元指出,長期保持香港的法律穩定是憲法序言明確規定的“一國兩制”目標,也是中國共產黨開創“一國兩制”偉大事業的初心和使命。基本法實施25年的實踐表明,體現“一國兩制”方針的基本法是行得通的,是香港繁榮與穩定有力的法制保障。基本法序言明確了維護國家統一和領土完整,保持香港繁榮穩定的基本價值目標,維護香港繁榮穩定並且保障“一國兩制”不走樣、不變形,也是國家基於憲法而履行的一個義務。這種義務的履行體現在國家的法律和政策制定時,始終從國家整體性出發,在中國單一制下建立新型的中央和地方關係,也體現國家治理能力和治理體系的現代化。無論是在回歸25年的經濟發展,以及在具有特色的基本法第13條規定的外交事務來進一步提升香港國際影響力方面,基本法都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第五,堅持基本法穩定性和適應性的統一。韓大元表示,基本法起草于1985年4月10日,通過于1990年4月10日,到97年7月1日開始正式實施。很少有一部法律用了近5年時間起草,又用了7年過渡時期加以實施,可見基本法所追求的理念之一就是要把基本法規定的更加科學、更加民主,使其具有一個穩定性。其中,基本法的三個附件的設計就是為了保障基本法的穩定,比如附件一和附件二行政長官和立法會的選舉是根據社會變遷和變化不斷調整的。同時,我們也看到基本法在實踐中也會發生一些變化,當基本法規範和社會現實發生可能的衝突時,並不選擇修改的方式,而是選擇盡量解釋的方式來消除規範和現實的一些衝突。所以,回顧25年來,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5次基本法解釋,有效、及時地解決了規範和憲制的衝突,解決了香港社會面臨的重大爭議。此外,我們也看到為了保證基本法的穩定性,基本法本身第159條在修改程序上也做了一個嚴格的規定,採取從嚴慎重考量,也就是對基本法內容和修改程序作出了一些必要的限制,不輕易修改基本法。這也積極發揮了基本法解釋功能,為“一國兩制”實踐提供了一個堅定的法制保障。總之,保持基本法長期穩定,有利於“一國兩制”事業的行穩致遠。

        第六,堅持維護憲法和基本法共同確定的憲制秩序。韓大元表示,今年是憲法頒布實施的40年,從79年發佈《告台灣同胞書》到79年3月小平同志明確講香港主權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這是全面修改82憲法的重要背景。82憲法修改的總體設想和“一國兩制”的構想形成、成熟和正式提出處於統一時期、統一歷史脈絡。這就是說82憲法全面修改後頒布的兩年,正好是小平同志“一國兩制”思想構思形成並趨於成熟的階段,因此我們要紀念香港回歸、紀念基本法,必須回歸到82年憲法的基本背景和基本框架,離開了82憲法就不會有基本法,沒有基本法“一國兩制”就不可能得到的有效的法制保障。1982年12月4日憲法頒布以後,19839月小平同志正式對“一國兩制”理論構想體系化,也就是以憲法為依據不斷完善了“一國兩制”的理論體系。

  韓大元指出,基本法是根據憲法制定的,因此從基本法的起草開始,實際上已經凝聚了共和國憲法權威的基本共識。回歸以後我們始終堅持依照憲法來治理香港,明確了憲法是主權的最高體現,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土範圍內具有最高的法律效率。同時,我們確立了香港特別行政區的憲制基礎,是由憲法和基本法共同構成的理論命題、政治命題和法律命題。特別是2017年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提出,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和特別行政區基本法共同構成香港特別行政區的憲制基礎,是對憲法、基本法問題上的政治判斷,也是一個法律的重要論述。同時,憲法在完善特別行政區的國家安全和選舉制度中也發揮了積極作用。另外,香港特別行政區法院在審理案件中也援引了一些憲法,這也是一個比較積極的體現。因此,“一國兩制”是一個最具有中國標誌性的中國制度、獨創的中國制度表述以及基本法始終保持強大的生命力,體現著一種文明、和平、開放和包容的精神。

  韓大元表示,香港基本法是我們凝聚共識、戰勝各種困難的法寶,我們要倍加珍惜基本法實施取得的成就。我們要以“一國兩制”這一中國話語和中國敘事體系的標誌性素材,打造融通中外的新範疇、新表述,以“一國兩制”故事傳播中國的發展觀、文明觀。我們有理由相信,在偉大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精神的指引下,“一國兩制”將煥發出強大的生命力,為塑造人類和平秩序繼續做出貢獻。

 

原文链接:http://hk.crntt.com/doc/1063/7/9/1/106379184_4.html?coluid=93&kindid=10095&docid=106379184&mdate=0531001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