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澳報】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成效初顯——琴澳奏響和鳴曲
從頒發首個施工許可證到辦理首批澳資企業營業執照,從面向全球徵集城市設計方案到啟動「二線」海關監管作業場所建設,從啟用民生項目到推動技能人才互通互認……《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總體方案》(簡稱「橫琴方案」)公佈半年以來,伴隨著合作區管理機構的揭牌,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正呈現新活力、新氣象,建設促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的新平臺,打造便利澳門居民生活就業的新空間,成為豐富「一國兩制」實踐的新示範和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新高地。
同頻促「深合」
「『橫琴方案』為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發展指明了方向,半年來,合作區建設路徑很明確——以『初步建立琴澳一體化發展格局,促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的支撐作用初步顯現』為近期目標,圍繞為澳門產業多元發展創造條件的初心,創新粵澳共商共建共管共用體制機制,集聚創新要素,加快發展特色產業,與澳門有序銜接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體系。在具體實踐中,嚴格對標對表,按照『橫琴方案』要求一步一步把合作區的既定目標、規劃藍圖變為現實,做到務實高效全面推進。」中山大學區域開放與合作研究院院長、中山大學粵港澳發展研究院教授毛豔華說。
從貫徹落實《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總體方案》到積極推進《橫琴總體發展規劃(2021—2035年)》修編,粵澳雙方堅持「有事好商量、有事多商量、有事常商量」,在溝通聯絡、聯席議事、情況通報、工作協同等方面實現同頻共振、同題共答,形成強大合力。
毛豔華認為,在「一國兩制」的制度框架下,粵澳涉及不同關稅區、貨幣及法律制度,雙方需要以共同創造、協同創新、齊心創業來推動合作區建設邁大步、開新局。
中國銀行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分行行長劉湘虹將中國銀行進駐橫琴開展業務的12年形容成一段「創新史」和「創業史」。作為最早進駐橫琴的金融機構之一,中國銀行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分行成為合作區內首家獲准設立的商業銀行機構。在橫琴,中國銀行已累計推出創新金融服務40多項。劉湘虹說,「橫琴方案」提到「發展現代金融產業」和「創新跨境金融管理」,對金融助力商事改革、擴展服務實體經濟內涵、推動粵澳融合持續走向深入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接下來,我們將圍繞資金融通、便民惠民、綜合經營等方面強化金融服務,為合作區建設注入更多活水。」
起舞「大舞臺」
去年12月,合作區迎來12個重點項目集中簽約,專案覆蓋積體電路、電子資訊、生物醫藥、中醫藥、大健康、現代金融等領域。優質企業紛紛「搶灘橫琴」,競相佈局核心業務;慕名而來的有志青年,將「闖橫琴」寫成個人奮鬥史中的精彩一章。
珠海青年陳天藍博士畢業于澳門大學,2018年他與澳門大學團隊在橫琴創辦珠海市迪奇孚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去年,公司在橫琴新建成集實驗室與生產車間於一體的辦公大樓,推出可用於檢驗檢疫、食品安全檢測領域的產品。「公司醫療器械產品研發及註冊速度、與粵港澳大灣區產業鏈的合作進程都明顯加快。我們在內地市場拓展中感受到旺盛的需求,也會給公司未來發展帶來無限可能。」
和陳天藍一樣,越來越多的年輕人立足粵澳資源稟賦和發展基礎,在個人職業和企業發展上找到了新的定位,明確了發展方向。
澳門青年鄭益偉在市場調研中發現,內地餐飲及商貿品牌近年來行銷成功案例層出不窮,不少品牌借互聯網直播和社交平臺成為「網紅」。相比之下,在中西文化交融薈萃的澳門,本地餐飲商貿品牌品質感高、差異化強,但不擅長以互聯網方式進行整合型市場推廣行銷體系。2019年,他在橫琴創立AHA亞哈品牌提供商業管理運營服務,致力於説明澳門品牌進入內地市場發展。目前正運營著首批橫琴粵澳合作產業園專案——金源國際廣場,同時設立了AHA港澳青年孵化中心,配有多元化的服務空間,如直播間、攝影棚、錄音室、藝術展廳等,舉辦沙龍、產品發佈會、音樂會,提供「一站式」諮詢服務,成為近年來澳門品牌進入內地首選的「橋頭堡」。
分子態(珠海橫琴)中醫藥健康產業發展有限公司是一家位於粵澳合作中醫藥科技產業園的澳資創業企業。「去年我們與內地科研機構合作,試產了幾款藥食同源類分子精華產品,市場反響不錯。」該公司總經理肖建軍介紹,「『橫琴方案』提到,對在澳門審批和註冊、在合作區生產的中醫藥產品、食品及保健品,允許使用『澳門監造』『澳門監製』或『澳門設計』標誌,我們很受鼓舞。未來,我們的產品可以通過澳門這個國際化視窗走向全世界。」
逐夢「新家園」
「合作區要建設成為便利澳門居民生活就業的新家園,很多澳門居民會來橫琴安居樂業。希望法律服務業可以先行先試,成為幫助兩地增進溝通、促成合作、解決糾紛的橋樑。」澳門青年律師黃景禧幾年前走出澳門「舒適圈」,加入人和啟邦顯輝(橫琴)聯營律師事務所並擔任管委會副主席,把澳門法律服務經驗引入橫琴。去年7月,黃景禧通過首次粵港澳大灣區律師執業考試,為內地執業做準備。12月,他成為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首批港澳籍勞動仲裁員。「希望可以發揮自己掌握兩套法律體系知識的專業能力,為珠澳兩地制度銜接貢獻力量。」
去年,黃景禧在粵澳兩地法律界與企業界組織了數十場交流會,普及法律法規及政策,説明澳門客戶拓展內地業務。他笑稱,自己已經成為合作區的志願「推廣員」。
澳門街坊總會廣東辦事處助理主任陳偉良曾在澳門從事專業社工10餘年。2019年,他來到橫琴,致力於將澳門精細化、人性化的社工服務元素帶到橫琴,幫助初來橫琴工作、生活的內地和港澳居民在「新家園」安居樂業。陳偉良說:「從就業創業扶持政策等資訊服務指引,到怎麼在新環境中建立自己的社交網路,再到親友職場關係如何管理,我們全力做好大家在『新家園』落地生根的『氣氛組』」。
據統計,截至2021年底,合作區登記就業的澳門居民有503人,同比增長114.96%。全國首個「企業專屬網頁+港澳建築工程領域跨境備案」啟用,累計63家港澳企業和324名專業人士獲跨境執業資格;澳門青年創業谷、國際科創中心等創新創業基地新培育孵化澳門專案136家。
(《經濟日報》 喻劍/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