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广州日报】中山大学专家:东西两岸联系强化,珠江主航道将“变窄”

稿件来源:广州日报客户端 2021-03-01 12:43 发布人:adsyxy

如何实现粤港澳大湾区区域整体更高水平和更高质量发展?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教授李立勋指出须促进粤港澳区域内部的更紧密合作、更深度融合

如何实现粤港澳大湾区区域整体更高水平和更高质量发展?2月26日,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教授李立勋在广州举行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研究报告(2019-2020)》首发式暨新闻通气会上指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必须通过促进粤港澳区域内部的更紧密合作、更深度融合,提升区域在国家发展大局中的地位和角色。目前粤港澳大湾区空间发展呈现新态势,随着未来众多跨江通道的建成,珠江东西两岸横向联系强化,珠江主航道将“变窄”。

 

 

李立勋说,当前,大湾区空间连接显著强化,跨江通道建设明显加速。港珠澳大桥、南沙大桥两大通道建成通车,深中通道、黄茅海跨海通道等多条通道动工建设,莲花山通道、深茂铁路珠江公铁两用大桥、中山—南沙—虎门城际轨道、深圳至珠海城际轨道等更多通道开始谋划,对于建立东西两岸连接、促进大湾区协同发展、支撑广东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城市轨道走出行政边界。据《广佛两市轨道交通衔接规划》,未来广佛之间将有10条地铁线实现对接;广州市谋划推动地铁18号线延伸至中山、珠海和地铁28号线延伸至佛山、东莞;东莞市提出东莞地铁1号线三期对接深圳6号线支线、地铁1号线支线对接深圳地铁22号线;深圳地铁有关线路均预留与东莞地铁衔接或延伸至东莞的条件。

此外,大湾区内,城际轨道开始连线结网,提出打造“轨道上的大湾区”,高铁干线建设有序推进。

对于未来的空间发展趋势,李立勋指出,珠江东西两岸贯通,横向联系将强化。“众多跨江通道的建成,将显著改变珠江东西两岸分隔发展的局面,促进大湾区发展的均衡性和融合性,并促进大湾区经济发展向东西两翼辐射。”李立勋说,“珠江主航道将‘变窄’。”

在李立勋看来,未来,珠江一江两岸的发展将汇聚成一条联通广州、深圳、珠海中心区,衔接香港、澳门的产业、城市和创新走廊。东西两岸的联系显著强化,西起江门,经佛山、中山、广州南沙、东莞,东至惠州,将形成一条横跨珠江两岸的巨大的先进制造地带,并向东西两翼延伸、衔接粤东汕潮揭城市群和粤西湛茂城市群,形成广东沿海经济带,促进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

此外,李立勋认为,未来大湾区将形成多元化的空间关系格局,以地理邻近为特征的三大经济圈结构可能发生一些变化,彼此之间的渗透性、重叠性将明显增强。

他表示,未来,以港人北上、广佛候鸟为代表的“跨地同城生活模式”也将不断推广,居民的居住、就业、休闲将可在湾区范围内更加便利地流动,都市圈的概念真正形成,大湾区将从地方性宜居走向区域性宜居。”

广州日报全媒体文字记者林霞虹 通讯员吴立坚

图片由通讯员提供

广州日报全媒体编辑何雪华

原文链接:https://www.gzdaily.cn/amucsite/pad/index.html#/detail/1504370?site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