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澎湃新闻】2020广东智库联盟年会在深圳召开

稿件来源:【澎湃新闻】2020年12月20日

       2020年12月18日,由广东智库联盟主办,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与广东省社会科学院承办的广东智库联盟年会在深圳召开。本次年会以“改革先行先试·创新引领发展”为主题,从综合授权改革、制度型开放、创新驱动等多个角度进行深入研讨。来自广州、深圳、珠海、韶关、梅州、中山等地的联盟会员单位代表出席会议。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向晓梅在开幕式上表示,在新时代,广东从先行一步到先行示范的角色转型过程中,广东智库责无旁贷、使命在肩。她指出,广东智库联盟是广东最早成立的智库联盟之一,宗旨与目标是通过整合全省社会科学研究机构的研究资源,构建智库合作网络,推动智库体系建设和智库研究创新,更好地服务省委省政府和各级党委、政府的科学决策。

       她建议,广东智库联盟可以继续围绕着省委省政府的中心工作开展调查研究,并且开展多层次、多层面的深度合作交流,在服务于省委省政府的工作中发挥好智库联盟的作用。

       综合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郭万达在致辞中表示,站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四十周年的新起点上,深圳应继续发挥智库的智力支持作用,实实在在地为特区改革开放事业贡献智慧。新时代背景下,应积极推动深圳智库应与其他地区智库进行协同合作,携手破解“十四五”规划下国家经济与社会面临的新情况与新难题。

        围绕大湾区建设议题,郭万达指出,近期公布的广东省“十四五”规划建议中,把创新放在一个极其重要的位置。文件中提出的科技创新强省、探索新型举国体制的广东路径,都是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的重大议题。同时,作为大湾区两大核心城市,如何更好发挥广深“双城”联动强化核心引擎功能,通过有效的规划统筹协调,形成不同城市之间功能的互补,促进都市圈内要素的有效流动至关重要。

       随后会议确定广东省社会科学院为新一届轮值理事长单位,综合开发研究院代表与广东省社会科学院代表进行了交接仪式。

一、如何以综合授权改革推动制度型开放
       围绕深圳经济特区如何进一步以改革思维推动制度型开放,继续为全国的改革提供试点试验示范等议题,与会专家提出相关看法和建议。综合开发研究院院长助理郑宇劼主持本节讨论。

       深圳决策咨询委员会专职委员刘忠朴指出,“实施方案+授权清单+滚动推进”是一种全新的、可持续的、系统性的改革方式。实施方案和授权清单是有机统一的整体。实施方案重在明确重点领域、改革方向和构建机制。授权清单重在具体落实,是改革方式方法的重大创新。滚动推进授权事项则蹄急而步稳地推进综合改革试点。

       此外,针对实施方案+授权清单”的全新改革方式,刘忠朴认为决策、执行、监督这三者间是有机整体,有效的执行是“实施方案+授权清单”能够落地的关键,要建立综合改革的监督、评估、反馈机制,多策划战略战役性改革,多推动创造型、引领性改革,滚动推进、滚动研究、滚动接续的全新改革方式。

        暨南大学“一带一路”与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副院长钟韵认为,深圳应做好“软硬结合”,形成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创新成果。深圳要打造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面向核心技术的基础研究必不可少。除了打造多个科学研究平台等硬件基础设施,也应营造更好的创新环境,包括创新的软件环境、国际合作和开放创新的生态系统,以及更灵活的创新体制机制,为未来深圳及湾区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
同时她指出,要用好港澳融资能力强、国际化渠道广、专业化服务与国际接轨等优势。港澳不仅可助力大湾区科创融入全球科创生产网络,同时也可借助与大湾区内其他城市的创新联系,打开更大的内地市场,成为科创集聚的重要节点,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综合开发研究院自由贸易创新研究中心主任余宗良认为,制度型开放是要在制度层面做出系统化改革,具有战略性、引领性、探索性,也涉及改革深水区与无人区。其中,制度型开放的基本理解包括制度“进口”与制度“出口”并重、规则措施从边境开放走向边境内开放,以及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并重等。
在未来的改革开放进程中,深圳应进一步实现“试错-复制推广”,在特定功能区先行先试。同时,对于制度型开放或改革的无人区、深水区,可创新更加切中综合授权要点的“负面清单为主+正面清单为辅”的模式,并在中央立法未明确禁止的领域,均可先行先试。最后,真实发挥特区立法权的作用,通过法治推进制度型开放。

二、如何以创新驱动引领大湾区高质量发展
       如何进一步坚持创新驱动战略,深化粤港澳创新合作,以推动大湾区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与会专家分别从自身研究角度分享了真知灼见。深圳市南山科技事务所所长王艳梅主持本节讨论。

       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副院长符正平认为,粤港澳大湾区创新驱动发展须坚持需求导向。其中,一方面要坚持需求导向,创新要跟随经济社会发展的变化而改变,做到及时满足市场需求。同时要着力解决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的制约,让创新真正落实到新的增长点上,以更好服务于大湾区的经济发展。

       另一方面,要坚持人才为先,把人才作为创新的第一资源。要注重培养、用好、吸引各类人才,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促进人才合理流动,优化人才资源配置。同时也应落实好大湾区优质生活圈建设,提升大湾区对国内外人才的吸引力。此外,还应让市场成为优化配置创新资源的主要手段,并完善与之相关的知识产权制度和产品标准,为激励创新提供基本的制度和法律保障。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万陆强调,要用高质量工业化与城市化支撑大湾区的创新腾飞。在工业化启动阶段,大湾区仅通过人口红利和简单生产的低廉成本获得优势,是全球生产网络的外围节点。随着工业化深化和城市化推进,大湾区的创新优势不断发展,逐渐创造工程师红利、产业内及产业间规模经济,通过应用型创新的成本及速度领先获得优势,成为全球创新网络的重要节点。
万陆指出,未来,大湾区的城市群要进一步提升中心城市能级,成长为现代大都市圈,加速创新协同,获得城市化的效率优势,推动工业化深化,从而成长为全球创新网络中心节点。

        综合开发研究院金融与现代产业研究所副所长余凌曲则表示,要把大湾区建设成全球创投中心,并赋能创新驱动战略。他认为科技金融不仅仅是一种口号上的改变,金融范式变革是现代化崛起的重要支撑,例如旧金山湾区以金融创新驱动科技创新。所以大湾区可以通过风险投资牵引创新创业全生命周期发展。

       目前大湾区金融中心建设已经进入世界前列,深圳创投也居于全国前列。所以建议大湾区要导入全球资源,打造国际一流的财富管理中心;加强互联互通,发展离岸人民币创投基金,优秀本土创投走出去发展;引领行业创新,从而把大湾区建设成为全球性创投中心。

原文链接: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0466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