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荆网】构建食安标准体系 打开湾区市场一体化突破口——访全国政协委员、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理事长林武
[导读]在今年全国两会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主题备受关注。年初公布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提出要“优先发展民生工程”、“提升大湾区市场一体化水平”。
构建大湾区食品安全标准体系
打开湾区市场一体化建设突破口
——访全国政协委员、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理事长林武
文|本刊记者 许上福 王耀辉
在今年全国两会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主题备受关注。年初公布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提出要“优先发展民生工程”、“提升大湾区市场一体化水平”。什么是与湾区居民关系最为密切的民生工程?怎样才能提升湾区市场一体化水平?全国政协委员、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理事长林武有他的独特思考,他结合研究院课题小组的阶段性成果,向大会提交了《关于构建和实施大湾区食品安全标准体系的建议》的提案。
近日,林武在深圳接受《紫荆》记者的专访。他说,他作为第一提案人提出的关于构建和实施大湾区食品安全标准体系的提案,已获全国政协大会列为正式提案,他并期望能列为重点提案。
两次提案围绕总书记亲自部署的工作
林武说,打赢脱贫攻坚战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都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国家战略。在去年两会上,他与多位港区委员共同就发挥香港各界人士在国家脱贫攻坚战中的作用提交了提案,被列为重点提案。在特区政府、香港中联办的关心支持下,在香港各界扶贫促进会谭锦球召集人、蔡加赞会长、苏长荣主席的带领以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香港各界在四川的首个扶贫点成绩斐然,体现了香港各界浓浓的爱国情怀,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了香港力量。
林武说,在今年两会上,他与港区和内地共9位委员联名提议在粤港澳大湾区构建和实施《大湾区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并建议将其列为当前湾区建设的重点之一,主要有以下考虑:
三方面考虑提出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建设提案
第一是构建和实施大湾区食品安全标准体系,能够使《纲要》提出的多个发展目标融为一体,实现多赢。《纲要》提出大湾区要建成“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优先发展民生工程”、“提升大湾区市场一体化水平”、“全面对接国际高标准市场规则体系”、“加强食品食用农产品安全合作”等一系列涉及民生和市场一体化以及食品安全建设的具体目标。而构建和实施《大湾区食品安全标准体系》,能同时满足上述要求,故理所当然将其作为湾区建设的突破口之一。
第二是湾区建设和湾区居民有迫切需要。一方面,大湾区作为中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城市群,湾区居民对享有最为安全优质并且便利的食品供应有着迫切的需求,对标国际标准提升湾区食品安全标准具有着最为广泛的民意支持基础。另方面,组成大湾区的粤港澳三地作为一个整体,却没有一个统一的食品安全标准。即使香港作为经济最发达的地区,目前执行的多是美国、英国、欧盟和联合国粮农组织相关机构等的标准,本地就食品安全方面的立法非常缺乏。由于三地没有统一的标准以及历史的原因,造成目前三地政府在食品安全监管上,在体制上法律上都有不少冲突,不但推高政府治理成本、影响食品物流的畅顺流通,而且还弱化了在防控和应对食品安全风险方面的能力。
第三是有实现目标的条件。首先粤港澳三地生活的习惯相近,食物食品结构也相近,三地长期以来在食品安全监管方面积累了不少经验,具备进一步提升合作水平的基础。另外,西九龙高铁站成功实施“一地两检”,对推进湾区三地市场一体化水平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示,人都可以“一地两检”,为什么货物不行?
在谈到为什么提出构建大湾区食品安全标准体系提案时,林武感慨地说,香港已经回归祖国将近22年,澳门也回归祖国将近20年了,在食品安全标准法规建设方面,香港和澳门有条件也应该有属于自己的东西,而不是照搬别人的东西。大湾区作为中国未来一个世界级的城市群,应当拥有一个具国际水准的统一的食品安全标准,这既是世界级城市群的定位和形象所在,也是湾区居民的利益所在。“民以食为天”,天这么大的事,应当摆上优先位置!
大湾区可以树起全国食品安全标准的一流标杆
记者饶有兴趣想了解提案关于大湾区食品安全标准体系的具体内容是什么,林武介绍说,提案具体内容重点有三个方面。
首先由中央有关部门牵头、湾区三地政府参与,联合组成大湾区食品安全标准委员会,研究制定《大湾区食品安全标准体系》框架,其中应包括标准、计量、认证认可和检验检测以及溯源等核心要素,并设计推进的时间表和路线图。
其次是对标国际标准,在湾区内创建具国际一流水准的大湾区食品安全标准认证认可和检验检测中心。
林武说,在小组会议上提出这一构想时,马上就有在湾区工作的委员表示,如提案中的这个具国际一流水准的食品安全标准认证认可和检验检测中心能在湾区建立起来,这个地方的产业行业权威标杆就能立起来,十分希望能在他工作的地区落地。林武说,未来这个中心要六亲不认,只认标准。全国有什么商品质量有争议的,送到这里来一纸检验鉴定书出来,谁都得认它的权威。现在内地还缺乏这么一个权威的东西。让谁投资建这么一个中心,谁都会乐意。
第三方面,就是建立大湾区食品安全标准信息平台,统一发布食品安全及其风险的信息。同时构建由政府企业科研机构消费者等共同参与的信息透明的食品安全标准监管体系。这是一个权威且公开透明的平台,并借助网络大数据的应用,实现从农田到餐桌的全产业链监管。一扫码,哪里产的,成份如何等信息都一目了然。
实实在在给湾区居民带来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林武介绍关于构建大湾区食品安全标准体系提案时,特别强调其建设的意义,主要亦是在三方面。
第一是能有效推进《纲要》提出目标的落实。林武说,我认真学习了香港中联办主任王志民几次有关落实《纲要》的重要讲话,觉得他所提出的“落地、上岸、落实”的要求非常形象贴切。工作首先要落地才行,光喊光说概念不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如果首先从与湾区每一位居民日常生活关系最为密切的食品安全入手,就能体现《纲要》提出的“优先发展民生工程”这个原则,能迅速地给湾区居民带来湾区建设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从而推进湾区“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的建设。
第二是有助于为湾区打造出一张亮丽的名片。构建大湾区食品安全标准体系,是对标国际标准、不低于港澳现行标准制定的三地统一的食品安全标准。这样可一步将湾区中9个内地城市的标准也推高了,起到了《纲要》提出的大湾区建设要走在全国前列,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的作用,并为未来有朝一日中国食品标准以及食品走向世界创造条件。如果有一天,我们可以自豪地宣示:只要你进入湾区,只要是经过湾区认证的,保你吃到的喝到的,都是世界上最安全优质的东西。到那一天,大湾区的标准认证就是一张走出去的通行证,就是代表湾区的一张亮丽名片。
第三是能够更好地享受湾区市场一体化带来的种种好处。这个体系的成功构建实施,粤港澳大湾区三地食品安全有了统一标准,就为对食品实施“一地两检”创造了条件,并为延伸到更多货物实施“一地两检”提供借鉴,如此可大大加快货物畅顺流通的速度,降低政府的治理成本,为湾区企业带来市场一体化的好处,实实在在地造福于湾区的企业和居民。
第四是为走在全国前列、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探索路子。大湾区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如能成功构建并实施,必将引导湾区内外的食品产业链向高端发展,向国际标准看齐,助力于食品产业链的供给侧改革。在取得经验的基础上,完全可向中国其他经济发达地区推广,以在整体上全面提升国家食品安全标准的水平,满足广大人民对美好生活对高品质生活的期望和需求,并实现《纲要》提出的带动产品、标准、认证认可和检验检测走出去的宏伟目标。
望各界共推湾区食品安全标准体系的构建
林武说,关于构建和实施《大湾区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关乎湾区居民的福祉,尤其是万千小朋友的健康成长。正因为如此,构思一提出,就得到所在的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同仁和“各路精英”的赞同和支持,提案9位联署人中,包括特区政府食物及卫生局原局长高永文、专业界资深领袖容永祺、浸会大学原校长陈新滋、理工大学原校长唐伟章、中文大学工程学院副院长黄锦辉,中央统战部原副部长林智敏、全国政协常委谭锦球和新鸿基地产主席郭炳联等。联署委员来自不同的界别,反映了包括专业界、商界等各界的心声,相信在社会各方共同努力下,愿望能够实现,并造福于湾区每一位居民。
林武最后说,现在中国及湾区内不乏蜚声世界的高科技企业,但惟缺能走出去的中国食品标准,寄望能从湾区实现突破。他同时对《紫荆》杂志在推动湾区建设上发挥角色作用也寄以厚望,他说,《紫荆》对香港问题观察研究有深厚的基础,这几年的建树良多,希望《紫荆》加强与湾区智库合作,共同为大湾区建设鼓与呼。
构建大湾区食品安全标准体系,是对国际标准、不低于港澳现行标准制定的三地统一的食品安全标准,将成为代表湾区的一张亮丽名片。图为在香港会展举办的第六届亚洲海鲜展(图:香港特区政府新闻处)
(原文发表于2019年4月号《紫荆》杂志)
原文链接:http://hk.zijing.org/2019/0412/78981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