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澳门日报】张光南:澳门在湾区定位与发展方向

稿件来源:澳门日报 澳闻 张光南 2019-03-27 发布人:adsyxy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出台,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提速,澳门与湾区城市要素流动和资源互通水平显著提高。当前,澳门积极应对国内外复杂多变的新形势新挑战,进一步明确自身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定位与发展方向,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一、澳门的独特优势和存在问题。澳门回归祖国后,粤港澳合作不断深化实化、作用日益重要。一是澳门在制度上实行“一国两制”“高度自治”,是与国外交流的重要节点。二是澳门各界对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有广泛共识,对融入国家发展战略有共同期待。三是澳门是自由港和重要的商贸平台,是世界贸易组织(WTO)的成员。四是澳门区位优势明显,是大湾区对话外部世界的窗口和桥梁之一。五是澳门在文化上与“9+2”湾区城市文化融合,也和葡语系国家有深厚文化渊源,多元文化交流的功能日益彰显。六是澳门旅游资源丰富,作为世界旅游休闲中心的作用不断强化,金融业会展业发展迅速,国际化程度较高。

  然后值得注意的是,澳门同时也存在人货通关障碍、通关设施建设不足、车辆通行限制多、政策商务推广渠道缺失、招商方式单一、国际宣传不足等问题,以及陆地面积和海域面积小、产业结构单一和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等问题,成为澳门加快融入大湾区发展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二、澳门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中的定位与方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指出,澳门要“建设世界旅游休闲中心、中国与葡语国家商贸合作服务平台,促进经济适度多元发展,打造以中华文化为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合作基地。”因此,要将澳门提升为国家与葡语国家之间、粤港澳大湾区与葡语国家之间的“引荐人、融资人、翻译人、策展人”及驻外机构集聚区。要以澳门为总部发起,促进粤港澳共建“蓝色经济带”,建设澳门国际旅游休闲中心。澳门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的原则包括:一是发挥特色优势,二是坚持开放多元,三是遵循国际规则,四是培育发展潜力,五是注重极点带动。

  三、对澳门加快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政策建议。一是创新合作模式:“广东深水港的自然禀赋优势+澳门自由港的制度优势”。发挥澳门的开放平台与示范作用,建立跨界合作机制和直接沟通机制。以“湾区城市的自然禀赋+澳门自由港的制度优势”,推动内地与澳门进行城市合作发展模式。以湾区城市与澳门的“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带动港口产业,创新内地融入大湾区的产业合作模式。二是打造全新营商环境:“自由化+便利化”。以“自由化+便利化”,打造国际标准与澳门特色结合的全新营商环境。加强现代信息通讯手段,促进人员货物往来便利化,提高澳门居民来往内地通行证使用便利化水平。为湾区九市人员赴港澳开展商务、科研、专业服务等提供便利签注安排。探究外国人在大湾区的便利通行政策措施。加强内地与港澳口岸部门协作,便利澳门与内地居民往来。

  完善车辆通行制度,制定港澳与内地车辆通行政策和配套交通管理措施,促进交通物流发展。湾区内全面实行澳门商户管理“准入前国民待遇”。三是强化社会管理与民生合作:“以人为本+管理创新”。湾区城市借鉴港澳在社会管理方面经验,探索新型社会管理体制。深化中医药领域合作,培育澳门中医药品牌。适当放宽澳门医务人员在湾区跨境执业限制。四是构建现代服务体系:澳门与广东合作的“前会+后展”模式。加快建设葡语国家食品集散中心,培育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会议展览品牌。推动会展商贸战略分工,做到“前会后展”,实现“会议在澳、商谈在澳,展览在粤、配套在粤”。

  加强文化创意、金融服务与专业服务的全方位、全链条打造。五是加快发展旅游休闲养生产业:“休闲中心+大众化”。在澳门成立大湾区城市旅游合作联盟,构建大湾区旅游品牌,建设世界旅游休闲中心。

  用好世界文化遗产,加强与湾区城市、葡语系国家的旅游合作。与邻近城市探索发展国际游艇旅游,合作开发跨境旅游产品。促进珠海和澳门在横琴合作建设综合民生项目。六是重视培养湾区建设人才:“科技走廊+专业服务+特色智库”。围绕推进“广州——深圳——香港——澳门”科技创新走廊建设,探索人才等创新要素跨境流动政策的举措。

  设立粤港澳大湾区特色智库,培养未来政商领袖。与湾区或内地高校合作培养会展类、技术类、旅游业人才。加大培养中葡双语人才力度。

  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穗港澳区域发展研究所教授、博导、所长  张光南

原文链接:http://www.macaodaily.com/html/2019-03/27/content_134105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