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国经济导报】广东省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理论研讨会专家学者发言摘录

稿件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中国发展网 2018-12-28 发布人:liuyj

       摘要:杨汉卿说,在运用40年改革开放成功经验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进程中,要以改革开放的眼光看待改革开放,敢于直面问题、善于解决问题,特别要注重解决一些带有共性、规律性

的问题,不断加以总结和反思,推动广东各项事业蓬勃发展。

      中国经济导报 中国发展网 记者罗勉  12月26日,在深圳举行的“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广东省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理论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学者纷纷为深圳改革开放建言支招:

广东最有底气确立更高标准改革开放目标

       中央党校学术委员会主任、原常务副校长、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会长郑必坚作题为《把握新机遇 改革再出发》的主旨演讲时如此认为,广东最有底气在新时代确立更高标准的改革开放

目标,形成更有吸引力的发展前景。

       郑必坚认为,在当前众多重大任务中,广东要围绕大湾区建设加快构建以创新为战略支撑、以先进制造业为主体、以现代金融和人力资源为配套的现代产业体系,打造高质量发展的先行区、

示范区。郑必坚建议,广东还要紧紧抓住“一带一路”的重大机遇,“广东作为沿海地区,不仅连着‘一路’,也连着‘一带’,是‘一带一路’的天然枢纽,而粤港澳大湾区的加速起航,将使广东在国际国

内两个大局中的重要性更加突出”。

将深圳精神作为文化建设切入点

       中国人民政协理论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武寅基于深圳先行示范区的战略构想,对深圳的文化建设提出了两点建议。

        武寅表示,深圳凭借改革开放的强大动力,在迅速崛起的过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深圳精神。深圳的文化建设必须紧紧围绕自身特点,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优势。将深圳精神作为文化建设的

切入点,与各种精神文明建设活动紧密结合起来。从理论实践对深圳精神进行再探讨,不断丰富深圳精神的内涵,使之不落伍不褪色,紧跟时代脚步。武寅认为,文化创意产业是深圳文化发展的

主力军、生力军。要进一步促进高新技术产业与文化创意产业的结合,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高度融合中,推动文化建设快速发展。

做好要素市场化改革的总体研究谋划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经济体制综合改革司副司长王任飞在发言时表示,加快要素市场化改革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解决制约全局深层次矛盾的重要突破口,对于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

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具有重要意义。

        王任飞说,要素市场是市场经济的重要支柱,在优化资源配置中发挥着基础和关键作用。他认为,要围绕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一转向,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

线,做好要素市场化改革的总体研究谋划;大幅度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深入推进基础支撑性改革;分类推进土地要素、资本要素、劳动力要素、技术要素的市场化改革;建立健全要素价

格机制、要素配置调整机制、要素流动机制,推动各类要素从低质低效领域向优质高效领域流动。

充分运用改革开放成功经验解决新问题

       广东省委党校常务副校长杨汉卿发言时认为,广东要紧密结合新时代推动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实践,把过去改革开放40年成功经验充分运用到解决新矛盾、新问题、新挑战上来,不断把改革开

放推向深入。杨汉卿认为,40年改革开放成功经验蕴含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蕴含着科学的方法论原则、蕴含着鲜明的问题导向,是深化改革开放的指导思想、行动遵循和科学思维。

杨汉卿说,在运用40年改革开放成功经验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进程中,要以改革开放的眼光看待改革开放,敢于直面问题、善于解决问题,特别要注重解决一些带有共性、规律性的问题,不

断加以总结和反思,推动广东各项事业蓬勃发展。

改善资源配置效率是高质量发展关键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袁俊在发言中表示,在我国高质量发展中,改善资源配置效率尤为关键。

      袁俊在发言中提到,理论与实践表明,市场配置资源是最有效率的形式。当要素资源按照市场价格配置资源时,不仅每个资源主体收入会得到提高,而且整体的资源配置效率也会得到改善,

国民经济中的产业结构得到优化,高质量增长就有可能实现。袁俊提出,市场化配置效率提高取决于要素的自由流动。要以创新为动力,促进新产业新动能加快成长,从而创造要素流动机会;同

时加快推进国际化、法治化与便利化的市场环境建设,进而降低流动成本。这两个条件对于资源配置效率缺一不可。

五个关键词诠释改革开放的中国智慧

       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陈金龙以“改革开放的中国智慧”为题展开演讲。坚守、调适、包容、创新、务实五个关键词,诠释了改革开放的中国智慧,说明了改革开放的成功之道。

在陈金龙看来,“坚守的智慧”是指中国改革开放是有原则、有立场、有方向的,在关键问题上保持了清醒的头脑。“调适的智慧”是指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十分重视各方关系的协调与平衡,保持了改

革开放的稳定性、协调性和平衡性。对于“包容的智慧”,陈金龙说,中华民族主张海纳百川、兼容并包的包容文化传统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得到了充分体现。中国改革开放的创新是通过解放思想、

敢闯敢试、凝聚人民群众的智慧而实现的。同时,改革开放崇尚实干,将发展作为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体现了改革开放务实的智慧。

深化改革开放需要一个学习型服务型政府

       深圳大学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主任、“一带一路”研究院院长陶一桃认为,深化改革开放的关键在政府,政府自我革命的勇气是“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的根本保障。陶一桃认为,从根本

上说,“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是一场更加深刻的观念革命,这一挑战不亚于,甚至更重于40年前改革开放之初的观念更新的冲击力。

       而要真正地深化改革开放,陶一桃认为,关键还是在政府。“我们不仅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政府,而且还需要一个学习型、服务型的政府。” “尤其要逐渐从单纯的服务型政府,走向充分体现大市

场、小政府的授权型政府。”陶一桃说,政府要把包括制度在内的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的供给,把社会公平和消除贫穷,把预防财富增长的同时两极分化的发生等作为真正的职责。

经济特区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探索

        深圳市委党校校委委员袁晓江引用大量史实讲述深圳经济特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探索。

        袁晓江说,当年国家赋予经济特区特殊使命,经济特区早已超越一般的经济区域,是改革开放的试验区,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探索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先行区。总之,是中国共产党

在新的历史时期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创新。

        袁晓江表示,新时代,深圳要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进一步全方位对外开放,走上新征程,取得新成就。比如,强区放权改革是深圳全面深化改革的突破口和重点,涵盖转变政府职能、审批

制度改革、法规政策调整等各方面。从2015开始改革至今,下放至区的事权150多项,提出“费随事拨、编随事转、人随事走”,市直部门下放基层编制2374个。

将改革进行到底”需要信心勇气耐心行动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员陈培永发言说,‘将改革进行到底’,表达的是一种信念,一种决心,一种勇气。

         陈培永认为,“将改革进行到底”,需要信心。面对改革的问题、难题和矛盾,我们要坚信,只有完成艰巨的事业,战胜困难,中国社会才会成为更加美好的社会;“将改革进行到底”,需要勇

气。攻克体制机制的痼疾,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没有政治勇气注定不会成功。陈培永表示,“将改革进行到底”,还需要耐心。改革必须依循客观历史规律、遵循客观历史进程,要做好长期准

备,不能操之过急,以防好心办坏事,欲速则不达。“将改革进行到底”,需要行动。改革事关我们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各行各业的人必须积极行动,在自己的岗位上干好自己的事情,尽可能地将

手里的事情再做得更好些。

建设走在世界前列的湾区

       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教授毛艳华说,要对标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践行开放发展理念,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和培养国际经济合作竞争新优势,加快建

设走在世界前列的湾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承担着重大使命,要继续发挥自身的独特优势,服务新时代国家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大局。毛艳华提出,建设走在世界前列的湾区,粤港澳大湾区要按

照“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扩大开放”的新要求,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协调发展,破解市场一体化的体制机制障碍促进湾区要素便捷流动,加强营商规则对接推动湾区形成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创新三

地合作机制推动湾区形成协调发展新格局。

改革要从人民的利益出发

       华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解丽霞表示,中国40年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关键得益于改革开放的双主体,即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站在新的历史方位

与历史起点上,依然要充分发挥两大主体的核心作用,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解丽霞说,改革要以问题为导向,要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要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面对新时代的新任务新要

求,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以人民为中心,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构建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国家治理体系,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提

供坚强有力的制度保障和改革成果。

理论的生命力在于不断创新

       暨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程京武提出,把握方向是改革开放40年春华秋实的保证,把握方向为深化改革奠定基本的理论基础和价值遵循。程京武认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能动,理

论的生命力在于不断创新。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能丢,把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同本国具体实际、历史文化传统、时代要求紧密结合起来,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才能把蓝图变为美好现

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能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宗旨不能丢。同时,要构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

局以及提高发展平衡性和协调性上不断探索改革。

大力推进深港澳更紧密合作

       “粤港澳大湾区战略旨在建设中国最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枢纽平台,为国家推进‘一带一路’倡议提供强力支撑,为未来发展打造新引擎。”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秘书长刘伟在26

日举行的广东省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理论研讨会上表示,要把大湾区建设成为新时代深化改革开放的示范区,成为中国向世界展示改革开放的新名片。

       刘伟提出,新形势下,要以更宽广胸怀更大力度推进深港澳更紧密合作,加快完善与港澳对接合作机制,抓好重大平台、基础设施等建设,推动便利港澳居民政策措施落地。要对标全球最高

最好最优,学习借鉴、深入研究国际一流湾区建设经验和国际通用规则,提升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努力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原文链接:http://www.chinadevelopment.com.cn/news/zj/2018/12/1430186.shtml